第十八章:四战盛京…上 (第2/3页)
“辽东胜,辽东胜!”因为吴三桂的嗓门大,所以旁边的很多士兵都听清了他的这番话,因此,吴三桂话音才落,四周便响起了号子声。一时间,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天空下,寒风中,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号子声:“辽东胜,辽东胜!”
耳听着呼声,吴三桂充血的双眼,定定望着沈阳城!眼见外甥现在已经被折磨的犹如疯癫,祖大寿心中微微一叹,却只是用手重重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不再多言。
……
老兵预测的暴风,并没有来到。但隆隆的炮声,却在三更准时响起,百60门光启炮,不断的轰击沈阳城,曾经那样傲慢、坚固的沈阳城城墙,在炮声里,颤抖着,颤栗着。
红红的炮焰,照亮了黯墨的夜空,在火光中,城头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不时的,黑黑的小点,凭空飞起,湮没在硝烟之中,随后,再次在光亮中出现,飘飘的落下,终于彻底的消失。
明军的攻城并没有开始,炮兵前后左右,都排列着整齐的马步军卒,大家都默默注视着眼前壮丽的景致,手中出鞘的钢刀,一动不动的,擎在手中。只是偶尔,会传来受惊战马哀鸣的声音,随即,便被主人高压制服,虽说马儿的耳朵里都填塞了棉花,但炮声太响,以至于很多马儿的耳朵,开始透过棉花向外面渗着殷红的血迹。有些士兵也是同样如此,会忽然吐血栽倒。但除了医官、护士在来回奔跑外,其余的士兵,均是一动不动。
在一阵阵的震动里,吴三桂、祖大寿、何可纲、曹文耀、奥巴、杜明、吴襄等辽东军系的骨干,团团围坐在帅帐之中。帐子很高,很大,而且还是蒙古式样的帐篷,因此,天顶开窗,帐中有火。
吴三桂虽被朝廷任命为东平大将军,掌帅印,赐尚方,但因为他的辈份问题,资历问题,以及我们已知的各种错误,所以座位的安排,便采取折衷方案,大家围着一堆篝火,团坐成一个圆环。
“三桂,依你所见,总攻何时开始为上?”曹文耀。
“小侄想三日后,这三天之内,光启炮只要还能打,就一直打下去。”
“三天?哼!”何可纲历来是反感吴三桂的,“光启炮炮声这么响,莫说军马不堪惊吓,就是人也受不了,三天後?耳朵岂非被震聋了?”
说完,何可纲瞪大一双铜铃眼,不看吴三桂,反而看着祖大寿!祖大寿犹豫一下,觉得何可纲说的有道理,于是轻咳一声,
“三桂啊!何总兵说的是,现在人炮距离太近,要是连打三天,这弟兄们就听不清将令了,要不,今夜先到此为止吧?”
见吴三桂很勉强的点点头,祖大寿连忙冲身后一甩头,一旁伺候的小校,连忙跑下去。帐中一时间,没有人说话。冷场。
直到炮声逐渐停止,何可纲方才再次开口:
“大将军,依我看,沈阳城虽说是强弩之末,但墙高兵多,短期内恐怕难以奏效,索性分出一支人马,配合奥巴台吉,去最后打一下科尔沁。科尔沁表面上不言同盟,但背地里,一直轮番派遣3千人马,于外线观望揣测。所以,只有让科尔沁彻底臣服我大明,才好绝了后金的念想。”
吴三桂抬眼看了看何可纲,心中很烦,对于吴三桂来说,何可纲讨厌就讨厌在,所有的建议都是拧着出来,偏偏又都是合情合理,也是必要的,叫他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
“何总兵,千羊之皮,不及狐裘一腋,科尔沁臣服怎样?不臣服又能怎样?奥巴台吉贵为东漠可汗,就算十个科尔沁,也比不得咱们的济北王。”
一旁的奥巴,听到这里连忙咧开大嘴摆摆手,但神情上却很是受用。吴三桂接着说:
“如今沈阳城,我已经猛击三次,从第二次击坍之后,到现在十三月有余,他的东门,就再没重建过。如果不是当初你要我给他们迁陵腾出时日,如今,我早就打进那个崇德宫了。”
说话的时候,吴三桂死死盯住何可纲,显然,只要何可纲再有异议,吴三桂就要发难了。何可纲什么人?还就真不怕这个!大眼睛毫不示弱地怒目回瞪。
“咳,咳,三桂啊,你莫要着急,”眼见要出事儿,一旁的祖大寿立刻出面调和,他是辽东军系中爵位最高的济雪候,为人也非常宽厚,所以大家都给他面子。
“这沈阳城围也围一年多了,打也打这么久了,谅他们也没什么后劲了,也不在这一两天的。况且,攻城的时候,十六万人,也用不着都上去,既然科尔沁那边也快见亮了,我看,就让可纲先陪着奥巴台吉去走一圈吧,也耽误不了什么。”
“…”
吴三桂没搭话,在众人沉默地注视下,自顾自地掏出一颗青石珠子,捏在手里把玩起来,过了有一会儿,才收了起来,然后抬头平静地看着自己的舅舅,微微一笑。祖大寿眼见外甥的情绪平复了,连忙故意大咧咧的笑道:
“你想想,哪,大家也都想想啊!最近毛承禄于三江口会战多尔衮,五阵五败。虽说他们东江人作战不利,但牵制是一定的,多尔衮的五万人,已经被死死的牵绊在三江口。这沈阳城中的兵马,不过八万余,而我城下大军,却有十六万。这时候如果彻底搞定科尔沁,那这沈阳城,指日也就下了。是吧?哈哈哈!”
“那,便听爵爷之计吧,但不知,何将军需要多少人马啊?”
“两营骑兵。”
“两营?”吴三桂夸张的一挑眉毛,转脸问道。
“奥巴台吉,两营可够?”
“呃,蒙古人口谚中,素有20万科尔沁的说法,虽说现在落了架子,但人数不好太少的。”
奥巴嗫嚅的说出自己的顾虑。而吴三桂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倒并不在乎分给何可纲多少人马,只要能有人反对何可纲的意见,他就高兴。奥巴台吉为人实在,当然不明白这其中的微妙,但明军各位将领,却都窃窃一笑。何可纲也是闹个大红脸。
“这样吧,我给你3万的名额,人马任你挑选,然后与台吉连夜起兵,尽快击服科尔沁。”
“得令!”
“得令!”
等级就是等级,何可纲再是刺头,面对直接的军令,也不得不履行必要的手续。奥巴再是东漠可汗,也不敢不严肃对待大明东平大将军发布的军令。
等何可纲行出60里之后,身后又隐隐传来隆隆的炮声,何可纲冷冷一笑:
“为了一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