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盛京血战(上) (第2/3页)
着杜明撤军令下,沈阳城下的战斗,再次告一段落。
“这是第75次了!”
不论是攻城的明军,还是守城的后金人马,大家心中都默默计算着数字。有的明军,会往自己腰间的皮囊中放入第75块石子。城上的某个后金兵卒,则用一把缴获的匕首,在墙上刻划上一道。随后,用左手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刚刚成型的,第十五个‘正’字,双眼仍紧紧盯着城下的明军阵营,脸上没有一点表情。
十几天来,每天都是六、七次的争夺战,每次都会夺走无数健儿的性命,这样强度的猛攻,早已经创造了一个纪录。
猛烈攻城,原本是需要这样的效果,但之前,却没有任何一场阵仗是这般的惨烈,以致于,整个沈阳城内外,都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味,吸引的野狼乌鸦,群聚于此地。到了夜晚,一声声的狼嚎,惊起一群群的寒鸦,配合这狼嚎,鸦群哇哇的叫着,盘旋在天际中,甚至把月光都遮挡住了。只是在振翅的间隙中,才透下来点点星光。
“三桂,你知道那颗星星的名字吗?”
杜明仰面躺在草地上,双手枕在脑下,用脚踢了踢身边同样躺在地上的吴三桂。
“哪一颗?”
吴三桂的伤不算什么,伤口包扎止住失血后,也就没大碍了。他不明白杜明怎么有闲情看星星,于是睁开眼睛往天上找寻,却被漫天的乌鸦吓了一跳,不由得吸一口冷气坐了起来。
“呵呵!”杜明没动,看着飞舞的群鸦,呵呵笑了一声,随后说道:“三桂,我曾听讲书的先生说起过,诸葛亮可以呼风唤雨,只要灵符一烧,就可以撒豆成兵哩!”
“是啊,武侯之威名,即便千载之下,也叫人心生敬仰之心。”吴三桂说着站了起来,张开双臂,站在群鸦漫天的幕布之下,“好男儿,生逢乱世,当道一声,幸栽!沙场用命,封侯拜将,方才不负,这大好头颅,杜叔叔,三桂之心,你当明了!”
杜明突的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走上前来,双手放在吴三桂的肩膀上,二目圆睁,盯住他不放。
“你什么心思,我自然明白。但杀伐用命,我杜明排第二,没人敢充大个,所以,三桂啊!你再怎么拼命,也拼不过你杜叔叔。而且你跟杜叔叔是不同的,杜叔叔只是杀人的将军,你却是领军的统帅!如果想拿下沈阳,你就不能再这么打下去,夜下广宁城,只是因为你运气好,赌赢了那一局。但你不可能每次都赢,好好想想,这沈阳城该如何打?”
说完,杜明抬手轻轻打了打吴三桂的脸颊,然后绕过吴三桂,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只留下吴三桂一个人,呆呆的回味着刚才的那番对话!
“还有...”
杜明的大嗓门远远传来,但杜明和吴三桂都没有回头,以至于这声音更显得遥远而响亮。
“...不要再想善友教了,他们已经为我们做的太多了,他们不是军人!”
吧唧一声,随着杜明的声音落下,一滩鸟粪滴在了吴三桂的脖子里。吴三桂却仿若不知,毫无反应。
摆在吴三桂面前,是一道千古难题,怎样打下一座敌人盘踞守望数十年的重镇?而如果这个难题又具备了这样那样的干扰因素,怎么解开,就更加繁复了。
1.杜明并非惧怕强攻,正像他说的那样,他其实算得上辽东军系中最勇敢的人,但是他同样是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知道像沈阳这样的军政大城,强攻代价太惨重,所以,拼消耗是不可取的。
2.杜明也反对再次寻求善友教的内应,首先,善友教并不是军人,在广宁城,也许可以出其不意的搞接应,但在后金经营数十年的盛京城里,这根本没有可能。其次,后金已经着手清洗和屠杀善友教众了,为了大明,人家已经做出很多的牺牲了,在这样的情形下,还找善友教,就算没人骂你无情无义,也一定无异于逼人反水。
3.通过签订城下之盟也更加的没可能,首先后金并没输给你,拼消耗的时候,防守一方的优势,永远大于进攻的一方。更何况,吴三桂刚刚摆了一次‘虚与委蛇,席间刺杀’的鸿门宴,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后金主动认栽,是根本不可能的。
4.穴攻、水攻、火攻,这些由历史总结出来的有效手段,在这个季节,统统不灵光了,因为这里是辽东黑土,因为这时侯是仲秋时节。崇祯十一年八月。
除了军事上的难点,还有政治上的困扰:
1.皇帝那边,内阁那边,在吴三桂领导辽东军系,同后金全面交火的问题上,态度很明确,支持!但是,对于吴三桂以很不光彩的手段,同时摆了袁崇焕和国家一道的做法,却非常不满意。
2.如果袁崇焕利用自己在辽东的影响力,公开掣肘吴三桂的军事行动,那么,辽东军系对吴三桂的支持力度反而会持续增加。但是,袁崇焕却拖着病体,竭力配合吴三桂,并且很平静的安排后方辎重配给的各项工作。这么一来,辽东军系中,反对吴三桂的声音,就逐渐增多起来。人心换人心嘛,袁崇焕对他们辽东够意思,这么些年劳心劳力的,没你吴三桂这么办事儿的?
3.他吴三桂是辽东二代的代表,大家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并且都公认他在文韬武略方面的出色成绩,这样的评价,即便在东江军系中,也不是没有市场。但现在,猛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