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铁骑追风(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章:铁骑追风(4) (第3/3页)

答应与咱们联兵的。”

    ......

    十五天后。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贺赞根本不相信,自家世代守卫的西北边陲之外,还有如此广阔的天地。前段时间太忙,他没心情欣赏。

    小时候,贺赞就经常问父亲:

    “关(嘉峪关)外是什么地方?那里住着什么人?”

    父亲贺虎臣最常回答的一句话就是:

    “再往西,便是地狱的门廊了,那里没有花,没有水,除了风沙就是荒蛮之地的野兽。”

    ……

    “呵呵,爹爹,您错了,这里根本不是地狱的门廊,这里的土地,远远比关内还要美丽!”

    贺赞端坐马上,尽情饱览这雄浑的青海,在这个时代里,这是一片,一眼望不见尽头的草场,如果在这里建立承天府,再放养牧马,那么,大明将在继河套马场之后,再次拥有了一片,更大的马场!

    “来人,替本将拟奏表!”

    “恭请将军令!”

    “崇祯十一年夏六月,征西军历经大小五十余阵,胜绩寥寥,然十日前,终于乌兰,击破瓦剌和硕特固始汗大军,后兵分两路,一路进占乌(西)河口,以阻其西溃。一路继与缠斗,拖延其归家行程。

    “而白利土司顿月多吉,已于前日,与我征西大军,盟誓告天,两相联兵,攻伐瓦剌固始。想来不日即可献俘嘉峪关。

    “青海草场,亦将归大明所有。现臣伏请吾皇,闯字营高杰,屡立战功,因战时急迫,其已暂代闯字营(三营)指挥使一职,现请扶正!其余叙功明细,另备考绩。臣贺赞拜奏!”

    念完奏报,贺赞马上转首。

    “唐栋的伤势怎么样了?”

    此时,贺赞与孙诚并肩而行,两个征西军的主脑人物,又在进行着关键的深谈!

    “他的伤势没什么事儿了,再躺上三五天,咱们的先锋官就又要上马提刀了!”

    “唉!”贺赞长叹一声,“想不到唐栋一倒下,咱们的征西军,竟险些吃了大亏!如果不是高杰找到了对方的金帐,恐怕今天的你我,早成他乡的野鬼喽!”

    “是啊!”孙诚缩了缩脖子,“看来,我这阵子,要好好重研兵法了,否则,今后的阵仗,也甭想打了!”

    “呵呵,岂止是你,某家还不一样!前天一仗,都快急死了,眼瞧着自己亲手带了这么多年的兵,所获战功竟然堪堪与白利军持平,真真是感慨万千啊!这样吧,孙诚,我看,今后咱们重张‘军帐议战’的旧例,单凭你我的本事,怕是不够瞧了。”

    “这自是当然!唉!早知如此,咱们便应该带上周胤这小子,这小子足智多谋,念得书也比咱们多,有个军师出出主意,总高过咱们两个莽夫啊!”

    “嗯!是啊!哦对了,孙诚,你说,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

    要知道,征西军的使命,至此已经算是完成的差不多了。出征前,朝廷就是希望在漠西、漠南之间的青海,锲入一个瞭望岗。之前的信息有误,大家竟然不知道青海已经是和硕特部的牧地。等知道态势后,贺赞又连出昏招儿,险些就被瓦剌人给包了饺子。

    好在最危机时刻,高杰带队,成功偷袭了固始汗的金帐,俘获了固始汗带过来的一些妃子和女儿,当这个噩耗传来后,固始汗竟然吐血昏厥,随后顿月多吉的兵马再出,瓦剌大军与明军的缠斗也终于见到了眉目。

    明军这边,由李信决断,孙诚亲自带队,凑集各军的优秀骑兵,连续六个昼夜的急行军,疾进3百多里,抢在固始汗之前,率先抵达西河口,将固始汗大军的退路,彻底掐死。

    贺赞这边则领着主力部队,贴着打,赶着打,一路苦战到了西河口一带。这期间白利土司顿月多吉的兵马,在四天前,还阵斩了固始汗留下断后的两个儿子。

    明军此时,距离嘉峪关的直线距离是500里,双方现在都师老兵疲,就如同两个重伤的野兽,就算要再次与对方撕咬,也要先喘口气再说。这时,就体现出明军的优势来,沿着祈连山北线,是明军的六个边关,最著名的,当然是嘉峪关。此时,明军的给养装备,得到了充足的补充。而固始汗那边,则已经开始杀马充饥了。杀马,对于瓦剌军队来说,已经意味着山穷水尽。

    眼见战事已经接近结束的样子,贺赞不得不考虑征西军下一步的打算,孙诚闻听贺赞的问讯后,稍稍思忖,随即非常认真地回答道:

    “将军,在下此行出关,方才知道天地之大。这青海一地,原本以为,不过是荒蛮之地,不成想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此地竟然是如此的壮美。于今,只要我们上奏朝廷,说清原委,我想,朝廷也愿意让我们继续向西而进的!”

    “好!好!”贺赞神情也很激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小时候娘亲曾教过某家这句诗,那时便想,天山之巅,观赏明月,与三五知己,把酒论剑,该是何等情怀?既然如此...”

    “且慢,将军啊,不如咱们还是‘军帐议事’吧,否则,他们又该...”

    “哈哈哈,对对对,你说的对!咱们可不能再出昏招了!”

    ...

    征西军现在,重新依托上了嘉峪关,粮草辎重也陆续接济上来。加上白利土司的顿月多吉,是青海地头蛇中的地头蛇。所以,征西军修整的还是很不错的。正是在这种态势下,军帐内的气氛,比贺赞他们俩还热烈!

    “末将没什么说的,既然国家的旨意中,没有叫咱们回返的意思,那么俺便只有一个念头,待拿下固始汗后,继续向西!直到那天山脚下!”这是徐彦琦的意思!

    “是啊!贺将军,如今咱们连番血战,差点丢掉了性命,也不过就是拿到了一处草场。如果这样也算功劳的话,那我是没脸回去的!既然朝廷的兵备辎重就要过来了,那咱们就一直向西吧!听说昆仑山的五彩神玉,佩之可长命百岁啊!”王来聘。

    “呵呵,启禀将军,闯军西来之前,熊文灿大人曾有言,西域有小国无数,如若攻灭,则可以分封为王,仿云南沐府,世镇西陲。如今,不过是一处小小马场,属下答应,手下的弟兄们也不能答应啊!”高杰!

    “将军,我们六军征西,如果只得到青海草场而返,那就不叫征西,而干脆叫西镇算了,忙活了这么多天,竟然只得了一镇,这功名未免太少了!我看,咱们还是上奏朝廷,允许咱们继续往西才是!”还浑身绑着绷带的唐栋。

    “那,好好,诸位将军既然都有此意,某家也没什么可说的。只有一样:这向西好说,但征西一途,该如何打啊?总要有方略的。”

    贺赞说到这里,扭头看着旁边听会的李信,微微一笑,抱拳问道:

    “但不知,先生可以有什么良策妙计吗?”

    李信的本事,现在征西军的头面人物中,都非常清楚了,因此,贺赞一开口问讯,帅帐中,立时全无声息,六个年轻的优秀将领,都有些紧张的望着李信。

    眼见这些闻名天下的青年才俊,对自己如此恭敬。李信心中的那份小小虚荣之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李信施施然站起身,团团一揖,朗声说道:

    “学生有一计,还请诸位将军,参详定夺!”

    ……

    注:

    1.因有书友感叹,刀兵过繁,血腥冲天,所以临时安排了阿红和李信的桥段,至于史上是否有此二人,仁者见仁喽!

    2.原本想把贺赞写死的,同样因为第一个原因,本章后两节属于西线无战事,原有的血腥场面,也不舍得删,留在以后吧。

    3.下一章该轮到黄得功了,征西军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借此也说明一下,辽东、东江、征西、征北,这四条火线,一线一章,字数会有不同,但基调如此,一个方面军轮一章。

    4.本书存有硬伤,额知道地嘛!但田妃礼花弹,是额就是那么故意写地,原因恨简单嘛,额欢喜她,额同情她,额还想亲亲她的咧!吼吼!谁说女子她就不如男泥?

    话再说回来,庄烈帝葬在那里了?崇祯、周皇后都葬在田妃陵寝之内,这个聪明美丽又有个性的女子,身前身后都留下了很多传说,著名的朱三太子(前后两个),恰恰是田妃之子朱慈炯。写嘛,难道一定是男人的天下不成?【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