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铁骑追风(3) (第2/3页)
东南两个方向各追击了一次。在青海湖西侧的野马滩那里,他们曾经碰上了一次固始汗的主力。但因为固始汗早有准备,先是利用充分熟悉地理的优势,带着他们绕圈子,接着利用骑兵的高度机动性,屡屡佯装主力,骚扰和迷惑他们,最终,征西军与固始汗的主力失之交臂。
在政治、军事还有国家严令的条件下,贺赞万般无奈,只好想到了分兵而进的战略。他的设计是:征西军相互距离不算太远,任何一部接触上固始汗的主力,其余各部立刻聚拢合围。这就如同张开手掌,去暗箱里面取栗子一样,五个手指,有一个触碰到栗子之后,立刻整个手掌便围过去。大草滩这边太大,征西军如果同进同退,目标大不说,马步交杂,也不利于迅速追击。因此,化拳为掌的方式,似乎属于妙计。
然而这样的计划,只是教科书上的阵法,实际上是根本行不通的。当年大明六路总兵,分进出击后金,最后却全军覆灭的惨剧,就是这样的战法造成的。因为骑兵和步兵之间的接应速度是不一样的,对方就是上来咬一口,随后转身离开,你都没办法,又何况以智慧闻名的固始汗呢?
更何况,征西军中真正山地游击战的行家,是高杰的闯字营。但偏偏贺赞不太相信高杰,在做出分兵而进的战略布置后,高杰被贺赞派去联络顿月多吉去了。贺赞在写给国家的报告中,明确写明了这次分兵和上次分兵的不同之处,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派高杰联络顿月多吉的初衷,高杰属于‘暂领候选’的身份,很多谈判事宜,他只有权负责转达,而没有权拍板,这样一来,就给了国家从容充分考量的时间。
报告发出之后,征西军也就正式逐步走入绝境。五支军队,日夜向东南、正南两个方向疾进,希图追上和硕特部的主力进行决战。但高杰一去就没有了消息,贺赞自己的本部又被和硕特部逗引的,落入人家早就设定好的埋伏圈中。
敌人全部是骑兵,作为马步混杂的征西军,在旷野平川上,竟然分兵强进,这样的错误,是非常低级和弱智的。而贺赞偏偏就将自己的军队拆分成三、四块,面对这个漏招儿,固始汗的对策更加简单,以多支小股骑兵缠住被贺赞分出去的军队,自己带领主力,突然直趋,在一片旷野中,包围了贺赞的帅帐本部。
孙诚、唐栋、王来聘、徐彦琦闻警后,冒死回军,希望同贺赞汇合,途中唐栋重伤不起,但前锋营总算是同贺赞汇合,这也是贺赞的中军,能够顶住固始汗强攻一个月的重要原因。尽管唐栋重伤不起,但他的军队却没有垮,加上贺赞的老父亲贺虎臣,当年就是陷入重围战死的,因此作为儿子,贺赞对于如何重围作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但即便这样,由于孙诚等部,被固始汗的军队,死死隔挡在三十里至一百里不等的位置上。贺赞的中军,终于到了顶不住的边缘。
这就像是一个‘回’字。里面的小圈,是固始汗包围贺赞、唐栋的主力部队。外面的大圈,是固始汗用来阻挡孙诚、王来聘、徐彦琦三部,争斗救援的战斗线。最中间的那个位置,就是贺赞、唐栋的帅帐。
到了今天,遭遇战以来最激烈的战斗,已经进行了十三个昼夜。贺赞现在彻底的山穷水尽了。在经过与唐栋的一番言语之后,唐栋超脱的态度,真诚的理解,都让贺赞的心情好了许多,也轻松了许多。正在贺赞做扩胸运动的时候,身边的家兵轻声询问:
“少爷,您一会儿用什么兵刃?”
“就用硬盾穆刀呗,”贺赞随口回答,但转念一想,又跟着家兵说:“不,夜战之时,短兵不及长兵,给我寻一把朴刀吧!”
“是!”家兵答应一声,便领着另外两名家兵离开找兵刃去了。身边还剩下7名家兵。
“少爷,要不要回帅帐?”
“回!为什么不回?咱是大将军,呵呵!对了,”贺赞先开了半个玩笑,进而神色严肃的说道:“你们四个,去把邢夫人、军医、还有受伤的兄弟们,都集中到帅帐处,一会儿接战,人手越集中越好!”
“是!”家兵转身就要离开!却被贺赞叫住:
“等等,前将军那边,需要人帮忙抬一下,干脆,你们三个也都过去。帅帐不远,我这就过去!”
“是!”
说完,贺赞他们就分开行动,回帅帐的路上,刚才找兵刃的三个家兵抱着三捆长兵器,跑了过来。
“少爷,只找到六把朴刀,剩下的,都是长枪和齐眉棍了!”
“够了,走,咱们回帅帐等他们!”
不大一会儿,一大堆小160来人,全围坐在帅帐周围,唐栋因为身体不好,与其他一些重伤员被安置在帅帐之中。邢夫人,则带着三个儒生装扮,却被绑缚镣铐的人,坐在贺赞的身边。这三个人是:李信、牛金星、宋献策。
李自成死后,整个闯军两个半营,只有半个营愿意随他而去,所以,整编之后,闯军中的两个整编营悉归高杰统领,还分了一哨的新军,上划给贺赞统领。
李自成原先的几位军师,贺赞觉得人才难得,暂时没杀,就交给邢夫人看管,这些日子以来,邢夫人也没少折腾他们三个。眼见现在已到最后关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