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天使好胃口(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章:天使好胃口(上) (第3/3页)

站起来,来回走动。他也明了,现在这个决定,将决定征西、征北两个方面军的前途和命运。看起来,第一个最稳妥,也是最佳方案,但同样的,如果没有弊端,舒烨稷就不会这么为难了。

    第一个方案的弊端,就是无形中,抬高了瓦剌七部的政治地位。同时,国内小半年的集结和部属之后,时间就是开春了,开春之后再打漠北蒙古,就失去了最佳时机。

    漠北一带,冬季漫长,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力量最薄弱的时候。明军以火器为主,联军为辅,雪原追击,可以令敌人无所遁形。冬季天气干燥,火器的威力,将发挥到最大。

    自古都是秋防冬歇,现在秋季,蒙古力量最强大,如果等到冬季,征北大军的局面开拓,必然是最有利的。但这样一来,征西军那边的行动,必然艰难,因为征西军现在,一定已经同青海的固始汗对上了,征北这边再不策应,西边恐怕就不太平了。

    还有,明军3万来人在归化城这么长时间,对外,其实很难找到好的借口来解释,万一察哈尔部的人被内部坏分子给挑唆起来,就难办了。再说就是不出事儿,等到开春,敌人都缓过劲了,来个包饺子,那整个征北大计就全毁了。

    想到此,黄得功抱拳开口。

    “爵爷请了,得功想,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抢在瓦剌和鞑靼的会盟召开之前,进行策应。一旦他们会盟成行,对大明百害而无一利,是以得功愿行第二条方略,只有抢先以兵锋逼迫鞑靼十部就范,方可扶植额哲为蒙古盟主。但战事者,死生大事,得功虽为副使,而主将有三,不如这样,下官这就去把申甫和曹变蛟都找来,咱们四人一起商议,如果大家都同意用第一个条陈,那得功也无话可说。”

    “好吧,喂,你不用去,叫阿龙去就是了。”

    说完,舒烨稷闭着眼睛动了一下脑袋,阿龙立刻跑出去了。阿龙才一出去,阿虎便来来回回的搬椅子,安排位置。黄得功也刚好借着这等待的时机,再重新琢磨一下整个的计划。他虽说是副使,但曹变蛟的资历不比他差,申甫的身份不比他低,现在就远征漠北,不单前途艰险,还因为多了一条猛虎在侧,而变得凶险异常,如果得不到曹变蛟和申甫的支持,他也没法子的。

    “黄将军,你吃一块茶糕,吃一块吧!”

    “有劳爵爷,得功谢过!”

    黄得功接过茶糕,细细地咬了一口,好家伙,是茱萸、菊花加上绿茶做的糕点,吃到嘴里满口清香,黄得功幸福的摇摇头,皇商就是皇商啊!果然是好享受。

    刚吃了两块半,申甫和曹变蛟就都来了。听完黄得功和舒烨稷的述说,二人相互对视一眼,都先选择了沉默,一时间,火盆周边的六个人,在红红的火焰映照下,仿若巨幅油画中的六个人物,一动不动。

    舒烨稷围着纯白色的羊毛毯子,继续取暖;旁边黄得功身着淡绿色戎常服,右手肘支在膝盖上,手中半块茶糕,左手握拳抵在腿上,目光炯炯,望着他人;黄得功的旁边是阿虎,平端着一把紫色奶茶铜壶,低目垂首静静站立;阿虎的旁边,是和尚装扮的申甫,身披五彩锦澜袈裟,手捻佛珠,闭目沉思;申甫的旁边是曹变蛟,曹变蛟着亮银明光铠,披大红色将军袍,手握匕首,正在捅着火盆,年轻英武的脸庞,被火焰映照的通红通红;曹变蛟的旁边,是半蹲着的阿龙,正在为舒烨稷整理好脚上的毯子。

    良久,申甫方才张开双目,先冲曹变蛟打了一个佛手,意思是能否允许他先说,曹变蛟憨厚的笑笑,把匕首往火盆上一插,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于是,申甫冲舒烨稷和黄得功拱了拱手,

    “昔年天赐越与吴,吴弗取,而终成东门置眼,冢前树梓之故。今者,国家以知遇之恩,优待吾等。吾等有私谋者,以为伯嚭不忠耳。属镂之剑(1),岂止种胥受焉?”(2)

    呵呵,大家看明白申甫的话了吗?他的意思很简单,当年吴王夫差只剩最后一击,便可以探手而取越国。但夫差非但没这么干,后来还用属镂之剑杀了伍子胥,伍子胥临死前,叫人将自己的眼睛挂在东门,坟前种了桑梓,意思是要眼看着吴国被灭,同时提前为吴国服丧。后来夫差身死,属镂之剑落到勾践手中。范蠡在远游前,曾建议文种跟他一起走,但文种略略犹豫了一下,没走。最后的结果,勾践用属镂之剑杀死了文种。

    那么申甫讲这个典故,是告诫舒烨稷、黄得功、曹变蛟三人,要注意两点:

    1.做事一定要果决,并且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干到底,千万别中途犹豫。

    2.君主如果是不值得信赖的,做臣子的当然要小心,最好早早像范蠡那样离开。但如今这个国家,还有圣上,对咱们在座的四个人,都是知遇之恩。这个时候还考虑个人的名利与计较,那咱们就是奸臣伯嚭,甚至都不配用属镂之剑自裁!

    这个时代里,大家对于申甫这样纯粹的文言文,理解上并不存在什么障碍,申甫表态了,就证明他是同意第二条的,立刻开打!

    ……

    注:

    (1)用属镂之剑自杀,是中国文臣界,最高级别的待遇之一。

    (2)本话系在下原创,但部分短语,有所借鉴。【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