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四章:(下)开天辟地 (第1/3页)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开天辟地
尽管温体仁说的很地道,好家伙,又是另辟蹊径,又是宏图伟业的,但都是模棱两可,语焉不详的东西,又是在酒桌上,由曹化淳提出来的,所以,将来即便出事儿,也是你东江的事儿,跟北京这边没有任何关联。
老温究竟是一个文臣,盘算点儿阴谋诡计,撇清责任,那是完全没有问题。但涉及到制定具体的战略计划,他也确实不太灵光。所以,关于具体步骤,是一字儿没有。就完全看东江自己的了。
好在毛文龙有个好儿子,好儿子身边,还有个好兄弟。毛承禄和陆继盛两人,创建了东江军两大战术‘游击战’和‘触击战’。
这两个战法形式上很相似,但实质内容是不同的,游击说白了就是土匪战术,打到哪,想到哪。触击战则是在游击之前,就琢磨好连环步骤,充分调动起敌人的军事力量,然后寻机歼灭。说白了,就是先想到哪,再打到哪。
东江管辖的范围,实在太大,要守的地方也太多,处处都是关键,因此他们两个也只能赶一赶兵部的时髦,行精兵战略。至于说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先说服李觉,甚至不惜替李觉选好凤坪道的原因,很简单,给养。
精兵远征,最重要的是‘给养线’的保证。北边因为察哈尔、新吐谢图等部,都对大明持友好亲近态度,因此,‘给养线’其实早设计好了。
西边,因为上到国家,下到将卒,都没想好怎么打,先傍着玉门关,进占青海湖吧。以后的事情到时候再往下琢磨。所以,短期内是不会存在后勤不畅的问题。
辽东那边,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从山海关疯跑到沈阳,快马也就一昼夜的事儿,只要军队不是太傻缺,给养线怎么会断?更何况锦州和大凌河的设立,基本等同于将辎重摆放在后金的眼皮子底下了。
唯独东江这边,既然不能从盖州进兵,以免跟吴三桂这边起冲突,就只好从长白山的东麓那边想办法,由零开始。这样,争取到朝鲜的支持,对整支军队的立足,就是决定成败的一步了。更关键的是,沿着长白山穿越朝鲜国境,没有朝鲜王族的人首肯,也是麻烦事儿。
话再说回来,李觉是心心默默想当朝鲜王的,如果不事先搞定他,朝鲜一定内乱,这样一来,东江还得分出精力应对朝鲜,麻烦事儿就没完没了了。
所以,将一块还没有人(政权)到达的沃土,作为筹码,交换到整个朝鲜的支持,确实必要。凤翔道的划分,至少现在来看,等于借花献佛。
毛承禄、陆继盛二人制定的绕山而击的方略,由毛文龙和卢象升联名报到北京之后,连温体仁带皇上,都很振奋。
在温体仁的帮衬下,不出三天,皇帝、内阁、兵部就都同意了他们开辟北线第二战场的请求。并且也同意了凤翔道的计划,毕竟那里从理论上说,还是荒地呢!许给李觉也不缺什么,将来黑龙江一带都拿下的话,李觉的凤翔道也不具备什么威胁性。又能巧妙的将朝鲜内乱的隐患给消除,何乐不为?
在吃火锅后的第21天,白山东路大将军毛承禄、右将军陆继盛、左将军暨凤翔道总督朝鲜凤坪君李觉,率领六营2.4万人,沿着朝鲜境的北线,开始了向东的征程。
毛承禄和陆继盛统领的四营人马,来源复杂,有天雄军的班底,有东江的老班底,有近十年来招募的辽东汉民,也有天津武学培训出来的青年军官。加上毛、陆二人擅于治军,因此,战斗力是东江军系中最强大的骨干力量。两步两骑。
李觉那边,也是按照大明的建制,带领着自己最能打的两营8千人,一起参战。同时,李觉为了叫自己凤翔君的名义敲实,上书给自己的王兄,叫他将自己和手下的家眷,统一划归到这次行军之中,他的目的很简单,国内行军,除了累点,没有任何危险,只要到达大湖(兴凯湖),这些家眷立刻在当地修建屋宇,凤翔道自此就真正建立了。
国王李倧接到这个上书,就跟李觉说的一样,高兴的跟疯了一样,一把搂住了长今,兴奋地说:
“英爱啊,明天我就提拔你当尚宫,因为你发明的针灸,使得我在****的爆心里,不再感到寒冷。因为你,我重新获得了信心,我将在宇宙的边缘外,再造一个宇宙出来,让无限成为双倍的无限。”
随后,对与李觉的提案,不但全部同意,还又划拨了500户居民,送给李觉一起随行。
后来没过三天,当得知李觉还有2000来人(半营)的军队留守铁山时,连忙‘言辞恳切’地劝李觉:
这些眷属迁移,没个人护送怎么行?你大军前行,也不能带着家眷吧?干脆,叫你剩下这2千人当护送队伍吧。并且,为了让这2000士兵,安心迁移,不但这些人的家眷全部迁移,为兄再送100户居民。
前后一共白送了600户民。
于是,皆大欢喜的朝鲜大迁移开始了,前面是2.4万人的军队,迅速前行,沿途修建的栈道和营盘,就全部留给后面的迁移队伍,迁移队伍的总人数是17万左右。
他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走出了白山的阴影,来到了大湖边。这个时候,刚好是吴三桂破坏和谈的时节。
李觉来到这里,就差点不想走了,因为这个地方太好了,有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