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上)盼和议三桂决断 (第2/3页)
东军系第二代的代表人物,现如今的职务,仅仅是山海关前锋右营副将。
...
一个时辰过去了,吴三桂手中的翡翠珠子,已经初步打磨成型。吴三桂取下食指、无名指上的磨环,放进腰间皮囊的外夹层,顺势又从里夹层中,抽出一块粗糙的麂皮,左手拇、食、中三指头抵住了翡翠珠子,右手摊开麂皮,包裹上去,两下较劲,翡翠与麂皮之间不断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这道工序是抛光,珠子只是具有了圆球型,但表面仍然粗糙,所以必须经过细细的打磨,方才可以焕发出醉人的光芒来。
...
这些年了,大家相互之间非常熟悉,那个毛承禄行军打仗的本事,有9成半都是陆继盛的功劳,皇上难道真的不知道吗?
回答是否定的,皇上肯定知道。因为皇上曾亲笔书就了两幅对联,分送给吴三桂和毛承禄。
送给毛承禄的对联:
围炉把酒话知己,笑语传瀚海;
喜报频来秋点兵,凭栏望金鞍。
送给吴三桂的对联:
千里封狼卧冰雪;
九重仞岳濯铁衣。
从两副对联的意境上看,在皇上心中,已经在吴三桂和毛承禄做出了高下的区分。因为皇上明显是在以吴三桂来比霍去病,以岑参来比毛承禄。
...
吴三桂经年弓刀,手劲很大,因此没用多长时间一颗光滑圆润的翠珠便展现在吴三桂的眼前。
吴三桂叠好麂皮放入皮囊夹层,随后闭着眼睛又抻出一柄尖头锥来,现在的工序是钻孔。
...
霍去病是什么人,岑参又是什么人,明眼人都知道皇帝对这两个二代将军的看法了。还不仅如此,他吴三桂屡立战功,崇祯七年的武举中,虽说皇帝有心打压,但他吴三桂依然获得了细柳郎的荣誉。
这么多年来,他盾牌上的功钉,已经是5枚金钉一枚银钉了,虽说有一些水分在里面,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他浴血拼杀换来的。
那个毛承禄呢?甭说武举三甲,就是武进士、武举人,都没考下来。文举的甲乙榜,也是连边都不沾。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对比之下,现在毛承禄是正6品的将军总兵了,他吴三桂虽说可以独享锦州帅府,但依然是从7品的副将。
尽管吴三桂的不公正待遇,已经快到天怒人怨的地步,甚至有些与辽东毫无瓜葛的言官们,都屡屡上书帮着闹事儿,但至少从吴三桂的脸上,是看不出任何不满情绪的。
...
只有在钻孔时,吴三桂方才稍稍认真一些,他将身子俯向书案,凑近烛火,一点一点的钻起孔来。沙沙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旁观的话,那么大家一定会惋惜的叹一声可惜。
一张非常英俊的脸,清秀白净,标致的甚至不弱于佳人。不过可惜的是,鼻子上三分之二处,竟然扁塌了下去,然后自右眼上方眉骨到左眼睑处,斜斜的一道疤痕。彻底破坏了他俏丽的容颜。
但饶是如此,人们也依然要承认一点,吴三桂现在的模样依然非常英俊,在刀疤的映衬下,反而增添了威猛的气质。
整个大明的军界都非常清楚,辽东军系的下一代领军人物,非他吴三桂莫属。而且大家都公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皇帝对这点也非常清楚。但奇怪的是,每次要提拔他当总兵,以独挡一面时,皇上都会以非常婉转的方式来否定这个任命。
前两天,父亲行曲线上升的方式,希望吴三桂担任团练总兵这个职务,但皇上却只下了这么一句批语:
团练所制,离散汉民耳。辽东良马,多有朵颜相衬。三桂殊才,岂可小用?
评价是很高,但依然是不同意。整个辽东军系都快哗然了。费解之余,大家开始从玄学上寻找答案了。
鼻子和眉毛作为五官构件儿,在相法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官运的启承具有指导性意见。所以,辽东军系的老人儿们,通常会痛骂一句:
“那个该死的觉罗色勒,死便死吧,临死还不留念想,竟然把三桂的官运给毁了。”
呵呵,无论如何,吴三桂是不相信这些东西的,他的宗教信仰,只体现在每年,分别为老父母亲手做一串佛珠当生日礼物。
当他穿通这颗翡翠珠子的时候,他俊朗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
皇帝要搞远征了,这个提议从提出到现在正式步入施行阶段,有不到一年多的光景,他吴三桂早就做好了决断!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将军刀下得。”
...
珠孔打通之后,吴三桂又换了一条麻绳,穿过珠子后,便来回的抽拉,好让珠孔内壁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