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四王六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章:四王六业 (第2/3页)



    亲王同宗内,仆奴包括甲士护卫在内,不得超过500人,郡王随扈不得超过300人。

    镇国将军的扈仆,不得超过100人,多了他们也支付不起工钱。下同。辅国将军的扈仆,不得超过50人,贵子乡君的扈仆,不得超过10人。

    所有仆从随扈的子女,采取自愿原则,愿意继续服务的,主家也支付足够薪水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为主家服务。

    四、待遇

    别的不多说了,单说贵子乡君,这些人服饰用具上,可以享用云龙纹饰。

    云龙纹是中华雕刻中的传统图案:祥云中只见局部的龙首、龙尾、龙身,还有龙爪。

    其后人,既没有禄米,也没有一次性的银子。但可以不用缴纳恩许银,即可享受《恩许令》中的特权:建造楼台、独立家祠、衣着锦绣、行坐车架、悬匾于堂。这些属于保留贵族特权的最后痕迹。

    五、宗业

    上述这四项,从即日起,要翻查宗谱族牒来追溯施行。也就是说,新政一发,立刻会有众多的现任郡王啊,将军啊,都自动降为贵子乡君了。当然,原有的财产,允许他们保留,但身份,和后续子女的身份,也一并跟着新法施行。面对整个官场和国家的力量,一众贵族们,一点反抗的机会也没有了。

    这样的痛苦,其实算不上什么的,在另一个世界里,皇明轰然倒塌时,贵族的惨境,可比如今要骇人的多的多滴,甚至,连图一快死,都是奢望!‘福禄宴’的惨剧,可有多么骇人听闻?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只有小朱一个人了解。很多官僚、甚至很多开明的宗人,内心都十分清楚,国家要是再不改革,一旦大明落幕,新朝开国,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

    所以,痛苦是确实痛苦,但起码比虎落平阳要好的多。正因如此,小朱的内心中,除了隐隐的愧疚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轻松。

    当然,这些皇族从理论上说,都是皇上的至亲,既无封田,也无功名,只顶着贵子乡君的虚衔,作为英明神武的君主,又安忍弃眷属于风雨之中飘零?因此,特许了六等产业,划归宗人名下。统称宗业。

    药行、雕版印刷及造纸、自鸣钟、乐器造作、车架制贩、南洋冯香子生产的闺中妆品。

    这些宗业可就有讲究了:

    1.药行、

    将各个‘王府良医所’的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将民间的养济堂、育婴堂、惠民药局,以及‘一体堂宅仁医会’等官方与民间的医疗机构,一并纳入宗业体系,民间的生药种植、各地的药堂都统归宗业管辖。

    其中养济堂是收养鳏寡孤独、贫病无依者、工匠、残废军人及其他老弱病残者,属于民间福利机构,始建于洪武七年(1374年)。

    育婴堂顾名思义,就是孤儿院的前身,始现于天启年间的广东省。

    养济堂、育婴堂这样的福利机构,其建设初衷是非常好的,但因为国家财政吃紧,现在基本上是半停业状态,现在统一划归到皇族的宗业中,一来是借助藩亲的财力改扩建,一来也是强迫这些藩王们,都给自己积点阴德,免得将来出事儿。

    另外,还有一个‘涌泽园’就是公共墓地,但属于义冢性质,凡贫穷失地者均可安葬于此。始建于洪武三年(1370),定名于天顺四年(1460)。但因为前段时间的‘功德林’法案出台,因此,‘涌泽园’也就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至于药行,则是因为原来的药业大亨田家,这几年已经将名下的产业全部转移到了南洋诸岛上,原本田家在国内的产业,便都散了,虽说有人想接管药品生意,但人家原来的领头人可是皇上的老丈人,谁敢捅这个马蜂窝?

    现在好了,国内药材行业,摇身一变,全变成‘宗业’了。毕竟‘某某堂’这样的名号,可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起的。

    贵子乡君说白了,也是贵族,贵族开的药店叫什么炳得堂、思仲堂的,名正言顺嘛。

    但药品行业,在现在的社会体制下,的的确确是微利产业。因为悬壶济世秉承的职业道德是‘医者父母心’,大多数的穷人,诊疗费用是不能收取太多的,有时候甚至要免费赠药。呵呵!反正藩王之前也攒了不少钱,先让他们出出血也未尝不可。

    药行经理,一体堂宅仁医会的现任会首,郑保御。

    2.雕版印刷及造纸

    现代叫法是出版业。但明代这个时候的出版业,可是正儿八经的微利行业。因为书籍的定价,按照儒家的传统来说,不得过高。否则,好学而家贫的人,岂不是读不起书了?更何况,现在的文人,还有一个本事,那就是抄书的本事,你的书如果定价过高,文人们反而不买了,自己找一摞纸张,一字一句的把书抄下来,然后往枕头边一放,加点题注,加点眉批,给你来个再创造。所以书价不可能定的太高的,最多最多就是收回成本后略有盈余而已。

    划归宗业之后,令他们以各地王府为点,每个季度上报出版计划,国家也相应的将一些出版任务交给他们,因为现在的市场价格不高,因此允许他们可以出口图书。现在中国的周边国家,对汉字书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这部分出口图书,海关关税为5%,销售价格相应提高最少15%,题材以儒家经典为主,杂文为辅。

    造纸方面的收益还是很可观的,但也不是很大。

    刊印经理,南京书商,蔡益所(著名书商)。

    3.乐器造作,

    这在现如今,这可绝对是一赔钱的买卖,因为乐器的演奏者,多是贫苦之人,价格太高这些人也承受不起。高档乐器,像玉箫、上佳楠木琴瑟等物,都是达官贵人才能消费的起滴,但这些人在整个消费群体中人数又是最少的。

    音乐典籍因为有过朱载堉的例子,那么由此,大明艺术的资助者就正式变位皇族了。说来也是,艺术的投资与扶持,如果离开贵族的财力与声望,不畸形发展就不错了。

    乐器经理,虞山松弦馆主,严徵(一代琴师)。

    4.车架制贩

    这更是一个赔钱的买卖,能有资格乘坐马车的,能有多少人?不是贵子乡君,就是花钱买恩许金牌的主儿,这种奢侈品的营生,在商品经济没有高速发展的农业社会,永远是赚不到钱的,能糊口就不错了。

    车架经理,出身柳江镇的道士,姜世襄。

    看着这四个宗产,大家心里面是不是有点怪异的感觉?呵呵,大家想是都看清楚了!‘出版业’后世又叫传媒业,‘音乐行’后世又叫娱乐业,‘药品业’在后世又叫医疗产业。‘车架造作’在后世又叫汽车工业。这其实是小朱为他们存下的一笔遗产,将来这些行业的暴利,将使得世人经过数百年后方才明白,原来崇祯大帝的品性,如此的不地道。将最最赚钱的四个买卖,全留给自家人啦!哈哈!

    当然,将来暴利而现在微利的出版、乐器、车架还有药材,是不足以让皇族们满意的,因此还要给他们几个时下里最为暴利的行业,以抚慰他们哀伤的心灵。这些暴利行业就是:自鸣钟与化妆品的生产与销售。

    5.自鸣钟的生产与销售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有了费力参与的技术指导,成本已经大大降低,而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畅销海内外。东方古国的雕花工艺和图案,是令世界着迷的一项人文成果,世界各地对中国制造的钟表,需求量是巨大的。

    更何况现在的机械钟表,需要每隔一段时日,就要重新调试,重新校正。因此,这项售后服务,也是活命的手艺不是?

    钟表经理,南京人,吉坦然(南京钟的发明人)。

    6.化妆品、

    女士化妆品在任何时代都是最稳定的赚钱行当。这条好像没什么人能提出反对意见。嘿嘿!

    南洋冯香子就是瓦伦斯坦元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