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七大都督 (第2/3页)
军官培养系统,是必须要保证的。
基层军官的战斗素质,可不是闹着玩的,领着绵羊的狮子,那是童话故事。现实生活中,领着群狼的狮子,才是战无不胜的。
培育士官的想法,是李邦华提的。七大都督嘛!都是人中龙凤,只要他们真心实意的想办法,那办法绝对有的是。
李邦华发言之后,轮到了卢象升出面:
卢象升跟申甫、毛文龙相交日久,他的治下,又是兵种最全的,因此,提出了细化兵种的问题。
大明军队正式划分出来五种:骑兵、车炮兵、水兵、火铳兵、弩和矛为主战军械的步兵。
多兵种其实不仅是战争的需要,也是统治的需要,一旦兵种被细化之后,单一兵种很难反叛了。尤其是步兵被一拆为三,非常容易控制了。
至于骑兵,不怕说句大话,骑兵在南方根本打不起来,南宋和南明的灭亡,都是因为汉奸太多的缘故。
所以,卢象升的提议,被大家‘举手’通过。
卢象升说完了,洪承畴连忙先做一个补充:
因为启谪兵修桥铺路的理念是他提出来的,所以,他希望在整个出征军队里,配备上工兵。这些人的工作,就是干劳务,不用上战场。军医们,就统一算在工兵序列中。也就是总后勤了。工兵长官的官衔,为督工校尉。
得,一下子,陆军又被拆分了一个出去,变成:车炮兵、火铳兵、弓矛兵、工兵,这四个兵种了。
同意,一群不良君臣,跟起哄似的高声通过。
……
但洪承畴什么人啊?人家可是曾经的七大都督之一,现如今的兵部尚书,所以洪承畴先生,施施然的又提了一个建议:
因为在地方和兵部的日子都不短,所以他对军功的叙录,很有心得,他提交了一整套的、详细的军功奖励细则:
原有四个等级的军功,被增加到了七种。分别为:(伤劳)初功、(斩)首功、(夺旗破)阵功、(斩)将功、力战功、胜战功、(定)军功。
初功的设立是专门为军医、工兵、辎重、战斗受伤这些人定的,每立一末功,可得铁扣一枚,赏铜钱500。每八次,可换一枚铜制的铆钉。铜钉漆红色。
首功(军中又戏称做头功),变成每四颗敌人的头颅,换得一枚铜制铆钉,赏银20两。平均5两银子一条命。每五次首功,可换一枚银质铆钉一枚。
阵功,斩敌将佐者,夺敌军旗者,率先突阵者、最先破门者,每三次可换得银质铆钉一枚,赏银120两。每五次阵功,可换一枚金制铆钉。
将功,斩敌正六品以上将领,每斩一名,算一次将功,赏金制铆钉一枚,赏银700两。每五次,可换铜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初功、首功、阵功、将功,是针对个人的奖励。
力战功、胜战功、定军功分别是奖励团队的,因为一场会战中,往往有的战线失败了,有的战线不胜不败的情况出现,但整体上的战役是胜利了,所以,必须要针对这些队伍做一个交待。
全军胜,偏军不利,若系主将之失,则主将不计功,但部曲兵卒,仍要叙功。
全军胜,偏军不利,若事出有因,例如:主帅安排做弃子、或者疑兵、或者诱兵的,则不论主将,还是军卒,都要计力战功一次。全军赏银4千两。主将可得铜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每两次次,可换银质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全军胜,偏军亦胜,偏军计胜战功一次,偏军主将可得银质五芒星型铆钉一枚,赏银1万两。五次,可换得金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全军大胜,收降部众过5万;溃部过10万;占城过5座;占敌都城;俘获敌酋者,不论生死;全军记定军功一次,赏银5万,敌赀可留折银5万之数。共计10万两。主帅赏金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其实,就是将‘首级功’的概念彻底淡化下来,用以完善军功系统。
“大家没什么意见吧?”
皇帝笑呵呵的问大家,今天简直太顺了,什么事儿都这么痛快,真是太痛快了。
底下人一边有规律的挥着手,一边齐声喊着:
“同意,同意!大明永远争第一。”
汗,怎么成粉丝飙号了?呵呵!!!
现在,整个七大都督,就剩下袁崇焕了。一干君臣闹腾够了之后,大家都有些倦怠了,于是,一个个的都眯着眼睛看着老袁,这意思很明显。
“袁督师,袁大都督!虽说明天不用上朝了,但我们可从子时都没合眼了,您要是没话,咱可就散了吧!”
袁崇焕冷静的拱拱手,
“臣斗胆,有本单独奏与皇上!”
他此言一落地,正殿之中立刻响起一阵阵幸福的哼哼声。群臣都很感激的冲老袁点头,袁蛮子还算识时务,不错!
但这只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起码旁边那个毛文龙,心里面就打上了鼓。
“不错个屁啊!不错!袁蛮子密奏,绝无好事儿,娘的,不成,一定想办法扫听扫听。”
......
老袁从根儿上说,不是一个合格的帅才,什么是帅?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通神的诸葛亮;
乘利穷战、席卷天下,奇兵百万的淮阴侯。
这才是真正的帅才。
老袁也不是一名合格的将才,什么是将?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破釜沉舟,未尝败北,称霸天下的项羽,
驾长车、踏贺兰、渴饮匈奴血,饥餐胡虏肉,撼山易,撼之难的岳武穆。
这才是真正的将才。
大明的七大都督中,帅才是杨嗣昌、熊文灿。将才是卢象升、李邦华,沐天波是世藩,再有才华,也不能带兵的。洪承畴是全才,现在是兵部尚书,所以更像是孙承宗的角色,参谋总长。
剩下来的袁崇焕,最多是个大才。
要武,蓟辽一带,更多是在靠祖大寿、吴襄、何可纲等人打拼,还需要毛文龙那里随时策应。
靠文,说实话,除了‘辽人守辽’,‘关宁防线’。他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九方战阵了。
九方战阵的名字都很好听,也是袁崇焕将前人经验与自己理解统合之后的智慧结晶:一字长蛇、鸳鸯转圜、三才罡锋、四象方圆、五行弧月、****轮射、七星祈骧、八卦连环、九转逥风。
其中,鸳鸯转圜是照搬戚继的军事概念,并且巧妙结合了沐英的三排阵法,按冷热兵器分为两个队列,两个军种互相配合,交替攻击,战场效果非常良好。
三才罡锋和****轮射,这两个阵型,在济雪堡初建时,获得了很高的名气,也确实打出了关宁铁骑的威名。
另外七个阵型,据洪承畴考绩,在以城防为主的辽东战场,似乎不是太合用。
所以,众多的朝臣都以为,老袁的奏表,是解释这几个阵型,并建议推广全军呢!以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