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振贫吊死 (第2/3页)
折号,句号改为小圈。至于逗号嘛,蝌蚪便蝌蚪了,朕看也没什么不庄重的,就这么用吧。列位卿家,可否啊?”
有拉有压,大家也就都同意了,更何况,温体仁的提议是23个标点,现在却变成了三个,大家心里甭提多痛快了。但老温此时却想通了一点:
甭管怎样,这标点可是他老温首倡的,青史上又留下了一笔。所以老温冲小朱偷偷打了一个眼色,那意思很简单:
“谢谢啊,我的陛下。”
小朱也冲他眨眨眼,君臣二人心照不宣。于是这‘逗号’‘句号’‘引号’三个标点,就正式通行下去了。
之后的几天里,大家再写奏折,都加入了三个标点,这玩意原本就是好东西,三个引号又不难理解,大家一用起来,就都觉得轻松很多。自然也就推而广之了。
注:此时的引号分别是‘「’和‘」’。竖着写字,左边是开始,右边那个是结束。
至于温体仁提的‘红白官送’其实更简单:
红白喜事,由官府衙门赠送当事人一些布料、糖果、挽联、纸花等物,以增加喜庆色彩,或者哀悼气氛。这条在汤若望的家乡,是风行千年的风俗。
小朱觉得这条是非常人性化的,小年轻结婚,结婚证书要花钱办、结婚照要花钱照,完了还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都要花钱买,这样的政府,简直掉钱眼儿里了。
再就是家中老人过世了,政府不但不出面劝慰,甚至还要卖人家坟地、卖人家骨灰盒,更有甚者,连火化都要收取高额费用,这,这简直有点太过分了。
年轻夭折的,国家不做适当考虑,或者收取费用,也算能接受范围。但老人家活了一大把年龄了,为你这个国家就算没有功劳,也绝对有苦劳,临了临了,走的时候还让人家掏一大笔银子,像话吗?
这样活要钱,死也要钱的行为久而久之后,国家的形象会变得异常猥琐。所以,在政府可承受的范围内,送人家点小小不言的礼品,是非常必要的。
糖果、红布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按迷信说法,又沾喜气。多好啊!
像纸花、挽联之类的东西,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能送就送了。如果说因为送这些东西,就能把国家给送破产。那不是这个国家太差劲,就是执政者太那个了。
不过作为政治家,小朱作为整个政治团队的代表,他的一言一行,不能太草率。这也是避免权威平民化,不好管理的考虑。
所以,小朱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专门划出红白喜事的拨款后,明确表示,国家给这些东西是爱民的体现,但也希望百姓能体谅体谅国家的难处,看能否晚婚晚育。嘿嘿。
当然得有条件啦的,不然花钱买罪受的事情,谁愿意干啊?
不过‘晚婚、晚育,生一男一女足矣’这些可都是冯梦龙的点子。冯梦龙这老先生,除了写一些‘禁毁’之外,还写了好多的建议、笔记、札记的。他的这个一男一女的计划生育理想,被温体仁找到,然后给小朱交了上来。
小朱立刻被古人或者说被明人的聪明所震撼。这大明朝的这些文人啊,真叫人无限嫉妒啊!万分的嫉妒。
底下的群臣,对小朱这么干,倒也没什么反对意见,现在大明人口基数已经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再不提倡晚婚晚育,早晚是事儿。这个觉悟,他们还是有的。但大家对于一男一女的理论,颇不以为然。
想想也是,生孩子这事儿,谁能控制?除非禁欲。呵呵。大家只是给小朱一个面子罢了,各大臣指点自己的义师弟子,都写一些应景的诗歌文章,张贴在各个驿站中,号召百姓不要太早生育。但效果如何,暂时还没法确认。
将生育年龄从现在的14、5岁,提高到18、9岁,这一点,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因为太早生育,婴儿和孕妇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很多懂医术的文人们,都对这条建议表示了赞赏和拥护。
从理论上讲,调增生育年龄4岁,人口增长趋势就可以降低1-2个百分点,这可不是小数目,这可是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口哩。
……
温体仁的新策说完了,应该说,温体仁的性格上、为人上,确实有一些****,但温体仁的这两个建议,还是很不错的金点子。那么,温体仁为什么要嫉妒周延儒呢?
原因就在前段时间‘皇宫音乐会’的后续影响。
皇宫音乐会的热闹劲,在肋尼事件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