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神桥安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四章:神桥安济 (第3/3页)

从正下方,观察赵州桥的内部构造。是几条弧线平行固定出来的。

    西方通过将两块石头的接触面打磨光滑,然后填充高强度的黏合剂,用来搭建穹顶。而东方,则是通过铆榫这样的木匠工艺,而达到结合两块石材的目的。如果两种技法充分结合,那么将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啊!

    “大皇帝陛下,肋尼真的没想对文物进行破坏,肋尼只是想了解构造啊!肋尼知道,这是贵国隋朝时期的杰作精品,确实是文物,肋尼的行为,对文物是造成了损失,但肋尼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了,请大皇帝陛下,开恩饶了肋尼吧。”

    嗡,议论声响了起来。文武百官之前是因为出于对外国人的歧视和蔑视,才赞同皇上杀了肋尼的,但他们都不是坏人,听到肋尼的解释后,很多人其实都心软了。只是因为之前大家把口风都放出去了,不杀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呢?

    费力究竟是天主教徒,对于肋尼的印象,原本就不怎么样,这时候,他亢奋的站起来,大声地冲小朱喊着。

    “大皇帝陛下,犹太人最会的,就是花言巧语,坑蒙拐骗,您不要被他蒙蔽了,杀了他!”

    一群红毛鬼子立刻鼓起掌来。

    小朱这边还没反应过来呢,正一手ok,一手刀掌的互相比较呢,所以费力的一嗓子,把小朱吓的一哆嗦。这个时候,察言观色知道皇上可能不想杀肋尼的内廷人员,立刻跳了出来帮小朱找台阶下了。比如曹化淳。

    “大胆!皇上在此,你竟敢惊驾!来人,把他绑了!”

    “行行,算啦,算啦!”

    “皇上,小臣不是因为惊架抓人,乃是这个费力,竟然替主上断案,实在不该啊!”

    大家看明白这两个台阶了吗?惊驾这个台阶,是告诉大家,皇上为什么被惊着了?还不是认为肋尼的辩词是正确的!既然正确,也就不会杀肋尼了。

    那么‘替主上断案’这个台阶,就是告诉大家,如果皇上杀了肋尼,就等于是采用了外国番夷的主意,这可大不妙啊!于是,

    “肋尼既然并非有意,那倒是有情可原了。”

    “是啊,不知者,不为过嘛!”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肋尼也受了刑罚了,再罚些银钱也就算了!”

    这些交头接耳的声音,故意地有所放大,以便叫皇上听见。呵呵,既然这样,小朱也就顺势下台了。

    “肋尼啊,肋尼,在大明国土,任何事情,你都要提前写报告请示才好嘛!你看看,你自己擅自做主,自行其是,吃亏了不是?但现在有陪审团在旁,朕也要听听他们的意见的,那个,熊卿家,你们票决一下吧!”

    话音落下,众大臣互视一眼,铜钱就开始逐渐的抛进了审判场地,因为肋尼知道这个环节,铜钱越多,证明他活命的希望越大。所以,肋尼哭喊着,张开因伤痛而只能弯曲的双臂,拥抱着铜钱。虽说大家都很理解他渴求活命的心思,但这形象上,却实在太猥琐了,给人一种,为财害命,死也要钱的感觉,看着异常的恶心!

    “回皇上,80比1,判肋尼活命。”

    最后的判决结果是,肋尼不用死了,但要赔偿赵州桥的损失,让他自己花钱把赵州桥重新修缮一新。注意,可不是单单一座桥,赵州桥的南端,还有一个关帝阁,关帝阁下面有个门洞,过桥的人,是经由门洞上下桥的。

    所以,连赵州桥,带关帝阁,都要用上好的石材重新整修,不得有误。

    至于之前遭受的毒打、板子、钉板、油锅、毁容,那属于必要的法律程序,虽说将来的以后很可能会取消,但现在,因为是法律程序,所以,不在政府赔偿之列。你丫自己下去养伤就是。

    修桥的后续影响是,肋尼提出来的,东西方石材搭建手段相结合的创意,他必须继续完成下去,并且派梁九参与进去,另外,孙茂霖,也一并参与进去。梁九和肋尼的地位很低,有了宫里派出来的孙公公,很多事情都好办一些。等那天御用法庭一撤,他们这三人小组,也就算正式组建了。

    再一个影响,是要在赵州桥的北面,立一块石碑,将这起事件的前前后后,都要介绍清楚,以宣告世界:

    中国人,对待文物的态度是严肃认真并且不惜矫枉过正的。不管什么人,胆敢毁坏中国人的文物,必须接受惩罚,最高的惩罚,砍头。

    ……

    本章后记:

    据梁思成和林徽因考证:‘赵州桥28层的独立弧券,于明末损毁了靠西面的四层’

    二位先生也同时考证出,万历二十五(1597)年做的修理工程‘亦非常完备’此时,28层弧券,是完整的。

    由1597年到1644年,不到50年间,却发生了1/7的损毁现象,其中的原因不言而明。

    要知道,在当时,修桥铺路,是积累阴德的善行,换言之,毁桥拆路,就是缺了八辈子大德的事儿。当地乡民,保护还来不及,定不会去刻意损毁方便自身的公共设施。

    官府方面同样如此,就算没钱修葺,就算没心思养护,也断断不会去拆桥的。何况政府如果拆桥,又不可能只拆四层。

    还有一点,赵州桥挺立了1700年,其结构性的维修,只有一次,还是在49年建国后。当时,好像用水泥和柏油对桥面和栏杆进行了翻新,同时将石榫、曲尺长石,全部换成了钢筋水泥。再有就是把南边的关帝阁废墟给拆了。即便如此,28层的独立弧券,也从来没人动过。反倒是将西侧的4层弧券给补齐全了。

    由此可见,赵州桥的坚固,是难以理解的伟大的坚固。不到50年的时间里,竟然被毁了四层,谁毁坏的呢?

    在此,我可以做一个梁先生和林先生因时因势都不好言明的推断,毁桥之人,并不是我虚构的犹太人肋尼,而是李先生,或者多先生。

    同时,东西方对石材的不同运用,也是梁先生考证的,大意就是西方充分利用了垂直压力,东方则利用强度;西方讲究有可能存在分子交换的黏合剂来连接石料,而东方则讲究通过铆榫进行两块石材的连接。

    最后,谨以此文,向我最最崇拜的林先生致以我崇高的倾慕之情,如果真能穿越,吾必要:

    身披金甲,脚踏祥云,拌着万道霞光,去把您从您最爱的人身边抢走。然后宁愿承受着世人世代地唾骂,也定要一亲芳泽!

    因为,您太美丽了。【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