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抑郁患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章:抑郁患者 (第3/3页)

算得上常胜将军的,还就只有洪承畴一个人。因此,大明最高军事参谋机构成员,皇帝、梁廷栋、温体仁、洪承畴和孙承宗。前三个基本是摆设,洪承畴算小脑。孙承宗算大脑。

    孙承宗现在是鸿儒社的主讲官之一,但这是个不发工钱的虚职,一般来说,老孙每年会过来两三个月,毕竟退休的老人家了嘛!孙承宗在老家抱孙子的时候,倒是经常与梁廷栋有书信往来。于是梁廷栋就同各地方的七大都督,想出了一个很可行的法子:凡是有关兵甲之事的折子,要先写诉求,再写应对措施,应对措施还要做上、中、下区分,以便决策层参考筛选。

    也就是说,大明的参谋机制,是七大都督加曾经是七大都督一员的洪承畴,来制定各种各样的军事布置和战略规划。也还成不是?

    后勤就简单了,后勤应该分三个方面:

    运输方面,全国各地正在大修特修以及快修国家主干交通网,不出三年,主要城市之间的通行速度,将大大缩减。战备物资的运转、兵力的调动、讯息的传递,都将超越一个层级。

    物资方面,吃饭很简单,有面、有肉、有菜,全国各地的种植问题,已经得到了改善。耕种红白薯还有培养地力的好处,就是说,种几年红白薯之后,土地的肥沃度将达到良田水平。

    现如今,流水生产性的军用食品也被提上了日程,香肠只是一个引子,更多的便于储存、加热、携带的食品,将持续被开发出来。战士吃饱肚子,打仗才有力气。

    服装上,由于西方冶炼技术的引进,铁器的份量越来越轻,牢固度越来越强。

    纸包弹的推广,不单是火器上的标准化装备,还提高了训练与实战的结合度。训练水平永远高于实战水平,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但是,降低二者之间的差距,只有标准化才能做到。

    功钉的引进,可以说是军制改革中最灵动的一环。尽管最初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避免敌人冒服偷袭,但施行多年以后,功钉似乎弥补了东方军制的一个****,那就是军衔制的缺失。

    军衔是配合军人实际职务存在的,对于提高士兵荣誉感、上进心都有很多好处,而且军队是纪律部门,有了军衔加入,更加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

    功钉刚好具备这样的功能,一名北京武学毕业的青年军官,虽然领着参将军职,但因为其名下的功钉甚至少于普通士兵,他必然要在血的洗礼面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因为功钉,是做不得假的,相反,很多人的功钉,仅仅是其辉煌战绩中的一小部分。因为不是每仗,你都有时间或者精力,去收割自己的战绩。战后的时间,往往都是勇士伤重不起的时候。因此,一个盾牌上镶铆四颗铜钉的老兵,国家叙功系统承认的数目是28人,但事实上,经其手亲自斩杀的敌人,往往要多个0.8~1.6倍。

    将骁兵勇,主将如果不再骄横跋扈,作战效果势必良好。

    经济上,将全国各地的金、银、铁、铜、铅诸矿,交给工部柴炭司统一管理、开采。皇商曾经想承包,但被小朱否了,这可是不可再生性资源,让私人开采的后果,就是掠夺性开采。

    然后听从温体仁的建议,下旨撤免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五省五年以前逋赋(地方欠国家的税赋)。

    铁山那边,最近也消停了不少。后金那边好像也没什么力气折腾了,这些年的多次‘交流’,他们没讨得半点便宜。

    鸭绿江以南包括铁山在内,已经重归朝鲜的怀抱了,唯一令小朱小小不安的,是朝鲜王弟凤坪君李觉,这老先生很有一种功高盖主的趋势。要知道保持朝鲜稳定,可是重要一环。

    李觉本人对大明的态度倒是不错,但毕竟是朝鲜王室的远房偏支,他要想得到王位,只有一个途径,杀人。

    而李倧对大明同样持友善态度,本身又有正朔的号召力,如果被李觉给搅乱了大好局面,是大明政治所不愿意看到的。

    水不来,先筑坝,小朱让毛文龙借着去朝鲜过年的机会,去找李倧商量赐赏世子的事情,只要以大明的名义,赏赐这个世子一些东西,就变相的宣告:大明认可了这个朝鲜王位继承人。有了这样的姿态,足以打消李觉的念想。当然,也不能对不起李觉,人家这些年转战南北,现在又有了一支百战之军,总不能太简单粗暴了。

    于是约定,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封地的形式,回头替他找快地界,划到李觉的名下,爵位为公。但至于具体地点,等等再说。

    写完发给毛文龙的圣旨,小朱又考量了一下自己家门口的这点破事儿。

    辽东南部,包括金复二州在内,形势一片大好。毛文龙的水步两军,于今,已经彻底战稳脚跟。后金的铁骑甚至都很少有骚扰的现象了,从后金逃散过来的汉民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有组织,有预谋的趋势。

    内地的汉民,也开始了移民屯田。当然规模不敢太大而已。但唯一令小朱遗憾的是,刘家这几个混蛋兄弟,竟然修起了长城。

    他们修的长城更像是墙,当然不能与真正的长城划等号,但规模和作用却很类似。为这小朱没少跟内阁吵架。因为内阁认为构筑防线是很有必要的,但小朱想的是,将来这都是口实。人家会以长墙为证据,来论证被长墙所隔离的土地,究竟是不是大明的国土。越想越堵的慌。

    济雪堡那边就没有这么多的事儿,济雪连星堡,现如今可是牛大发了,有了朵颜西十九家的帮衬,整个连星堡范围内,甚至出现游牧民族定居的景象。

    并且这片区域,彻底的成为辽西南部的军事缓冲地带。其屯田的数量和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家之前的设计方案。

    这样,后金所掌控的范围虽说还是不小,但他向南、向西的两条路都被堵死,如果马背上的民族,被固定在特定的区域,等待他们的,就只有自我毁灭。

    ***

    呵呵,小朱又开始溜号了,底下的大臣们,忧心忡忡的对视几眼之后,由温体仁,这个在皇上面前最有面子,在群臣面前最没面子的内阁首辅大臣出面了。

    “启奏万岁,臣有本要奏。”

    温体仁的本子,是关于金钱石子断命判案的。

    小朱当年用铜钱和石头来解救了一名犯妇的性命,时至今日,刑部的相关规程已经出来了,由主审官员来定命案的性质,一旦主官认为该案件可以套用‘铜钱石子’案例,便逐级上报,请得监察御史或是巡抚的首肯,便可以自民间乡里,抽调四十名老百姓,一同进行投票定案,因为当年小朱是第五十一人,所以,主审官员将成为第四十一人,一般来说,这样行事的结果会非常客观,很多案件的审理,都异乎寻常的顺利。

    可是温体仁禀奏的这个案子却出现了偏差!【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