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抑郁患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章:抑郁患者 (第2/3页)

头让你的王师傅专门选配人手做。”

    一面说着,小朱怜爱的接过女儿,亲了一下。

    “好地呀,好地呀!谢谢父皇,谢谢父皇。”

    一旁的绯儿,吃了一小块香肠之后,就连忙过来接过重华。不大一会儿,想来是听闻说小朱又发呆呢,好多小太监也都过来了,站在文华殿外殿处,探头探脑的往里面张望。

    筱筠先出去把那些人赶跑,转回身重新进来。见小朱现在心情不错,顺势坐在皇上的旁边,偎着他的肩膀说:

    “万岁爷,国子监鸿儒社,今日下午轮由孙老先生开讲《武备经要》,不知道万岁爷,想不想一起去瞧瞧?”

    “算啦,朕懒得动了,洪承畴去了吗?”

    “不单洪大人,京三营的几位将军,都要去的!”

    “哦,有他们了,朕就更不用去了,对了,找人叫贺赞也过去听听。”

    “呃,遵旨!”筱筠连忙冲旁边侯着的小太监一努嘴,立刻有个小太监飞也似的跑了。筱筠重回头,冲小朱笑着说:

    “万岁啊,今儿个天气这般好,您不去鸿儒社,那也陪着臣妾去后花园转转啊!”

    “不用了。”小朱搂着筱筠丰满细致的身子,斜着倒靠在座位上,把眼睛一闭,没再说话。小朱搂她,只是领她引自己开心的情面,但心中,却是一点别的想法没有。

    “皇上,温阁老求见!”

    呵呵,他们这样的配合,不是一次两次了,其实包括小朱在内,所有人都知道小朱的心结在那里。

    小朱现在时常出现的发呆现象,是因为小朱仿佛大梦初醒一般,忽然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抵御天灾,抵御外族,抵御民变。这三样事情,虽说还没到完结的那一天,但是已经看到了眉目。只要小朱不出昏招,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三件事情的成功率高达300%。

    人就是这样,常常为自己定个目标什么的,一旦这个目标达到了,往往会产生失落感。如果之前认为这个目标很远大,而实现的过程又不算艰辛,这种失落感就会更加强烈。好在小朱现在还没成功,否则一定精神分裂。

    太闲了,这就是小朱发呆的原因。

    “温先生来的正好,南洋的香肠,你也一起尝尝。”

    一旁的筱筠等温体仁来了,就连忙领着重华他们走了。暖阁中,只剩下三个人,小朱、温体仁、绯儿。

    “谢皇上,”温体仁随便抓了两片香肠,塞进嘴里,嚼也没嚼,就吞下去,然后喝了一口绯儿送上来的暖茶,拱手冲小朱说道:

    “皇上,这香肠味美,肉又多,臣刚才在想,不知能否推广到军中呢?”

    “呣”真是难为他们了,又变着法地让自己高兴,还要顾及到国事方面,真是难得,小朱心中真是稍稍有些感动。

    “温先生,你果真是我的好首辅,这点子太好了!”

    “臣愧不敢当,此等妙计,实乃礼妃娘娘所想。”

    咸肉、腊肉,味咸质干,军中食用,太过艰难。如今有香肠来做补充,实在是大事情。

    况且现在大明在小朱的带领下,全然没有知识产权这一说,只要对民对国有利,全部的配方都是公开的。只不过各家制作贩卖的作坊之间,有金字招牌这种划分。御赐的、皇商专营、老字号来作为竞争手段。这点其实最好了,什么都像藏宝似的藏着掖着的,时日久了,其实对科技发展是不利的。

    第二天早朝,小朱就把军用食品问题提交给了百官,并且再次提出标准化的概念,一根香肠多重,才算合适呢?找人去试验去。现在的中国老百姓,或者说即便到了21世纪的中国老百姓,一顿饭吃一根香肠,怕就腻住了,非得再吃点蔬菜水果不可。因此,香肠作为军中食物的一种,必须不能太多,还要管饱。

    这么一提,连带着,后勤保障问题也给带了出来。

    国防建设,本来就那么五大块:装备、训练、政治、参谋、后勤。

    现在的大明,装备由西学院负责发明创造,工部兵器铸做局负责设计试验,小曹的炼厂负责生产。这个模式基本通畅。一般来说,只要国家有钱,国力扛的住,装备一般不成问题。

    训练:

    北京武学属于军官教育系统中的文学院,某种程度上,也是高级军官培养基地了。天津武学则是基层军官培养学院,学制是七年,但大多数的学员,都会在七年之中,就被准予结业,发往各个战斗系统中,任命为小军官。这部分军官,通常处于战斗最前端,伤亡率非常大,第一批的学员,如今只有十之一二的人员还有命效力。当然,这些人的官职也在逐年提升,最高的已经是参将了。

    通过这些在天津武学进修过的学员,可以将目前为止最先进的训练方法带到军队的各个级别,从而带动整个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加上国家财政比较宽裕,日常训练用的损耗,足以承受,也就保证了训练水平。

    北京武学毕业的最差也是把总级别,这些青年军官的素质、人品、战斗素养,都是最高的,再通过实战的磨砺,足以担当大任了。

    说道政治这一块,反倒是最不用操心的。因为忠君思想,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只要皇上不是昏君,上阵拼杀的觉悟还是有的。加上这么多年来,义师的洗脑灌输,政治觉悟那是相当的高滴。借着普及教育,扫除文盲的名义,却行使洗脑的手段,虽说有些下流和卑鄙,但对于统治层来说,确实是有里有面的事情。

    参谋:

    参谋好说了,各个国家的模式都差不多,除非您还是原始社会的初建文明,否则,通常的做法都是发挥老军人的做法。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都是人精,但不是所有人精都有可能成为元帅,因为就是国家决策层不考虑人脉的层面,也还要有个胜仗率、败仗率的问题。

    那么好了,一般的政权都有个几百年的历史,60年一循环,也从头到尾的转了几圈还富裕了,谁没打过仗?谁又能光打败仗?这么多的胜仗下来,怎么也能给您沉淀几个名将出来。在咱们中国更有一个令世人骄傲的东东:兵书战策。《孙子兵法》《吴子军书》《白策》,萧何、魏征、刘伯温也都写下了自己多年的心得,留给后人参考。更有《二十四史》中多如繁星的著名战例做参考。

    不客气的说,在中国,认真读史的人,都有成为名将的潜质。《三国演义》现如今就是后金的军事教材。这点已经得到了历史的确认,真的是史实。据说到了三百来年后的鸦片战争时期,《三国演义》仍然是军事人员的标准学习范本。汗吗?呵呵!

    稍稍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大明军事最高决策层当中,净打败仗的人数还真不少。即便是孙承宗,其实也是败绩多过胜绩。梁廷栋是后勤干部,指挥阵仗还缺了点内涵。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