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汗位更迭(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章:汗位更迭(上) (第3/3页)

音。

    “皇上,林丹汗临终托孤,定然是担心幼主不易守成,那五千铁槊科诺特军跟他长年东征西讨,实多精忠壮勇,所部号召,定必一呼百应,反观却图,他的一切都是林丹汗给的,如今大明就算送过去3000精兵,也未必能服众,万一情况有变,我大明就里外皆难做了。......”

    贺逢圣的计策是这样的:

    1.扶幼主上位是一定的,这点没有任何争议,名正言顺且符合大明的国家利益,幼主在位的好处已经得到了历史的检验,这里就不多说了。

    2.不论新吐谢图的却图汗有没有野心,都要册封却图汗为摄政上国柱。用以支持他成为林丹汗的托孤重臣。毕竟亲近察哈尔的大部落中,就只有新吐谢图部。两部政治联盟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3.舒烨稷也要有个职位,就算幼主的老师太傅吧。然后,

    4.大明自朵颜西十九家中,寻个适龄的公主,嫁过去当囊囊(王后)。朵颜西十九家的实力与倾向性,都是最适合的人选。最后,以国丧为名,将互市的价格,下调一成。

    5.铁槊科诺特军中的索诺木台三兄弟,无论如何都必须死了,因为这就是残酷的政治。只有杀了三兄弟,才能将铁槊科诺特军的影响力降到最低,然后由亲大明的鸽派人士,来统领这支部队,即可以拱卫幼主,又可以震慑其余各部汗的觊觎之心。

    这就是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多管齐下的策略。方正化笔走龙蛇的拟就,在东暖阁低声唱读之后,由绯儿监督行宝(盖章),盖章后,折返东暖阁当着君臣的面封入秘匣之中,由锦衣卫连夜八百里加急送了出去。密旨的副本,交给中书舍人,分送给兵部、兵科和御史台。

    这种政治体制下,是很难有秘密可言,但现在的优势是,关于化外蛮夷的政治决策,基本上不会外泄的。就算全大明的汉民都知道,也不会让一个外邦人知道的,这就是天朝上国的民族自尊心。

    还有一点,密旨的文字,并不是平铺直叙的告诉舒烨稷应该怎么怎么办,而是一种特殊的密码。中华文明特有的密码原则。

    一个字,如果少了或者多了一个偏旁,就变成了另外的意思,比如‘号’字,如果写成‘號’就是原有的意思,而如果去掉了右边的‘虎’就变成‘杀虎’的意思了。

    作为密旨,不能所有的字都这么干,那就太过分了,一般是在关键字上做文章,比如‘号令索诺木台三兄弟’这句话,在外人眼中,虽然有点霸道,但也可以理解。毕竟大明的富平侯,想在敏感时期号令一下军队,也算正常的步骤。

    但在舒烨稷的眼中,‘号令索诺木台三兄弟’就变成了杀人的旨令。因为舒烨稷手中有一个密码本,对照之后,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斩杀索诺木台三兄弟’。

    这样的密码本目前大明有几十套之多,九边、行军七都督、七家皇商、像舒烨稷、曹变蛟这样身临战线最前端的文臣武将,每个人的都不同。而且按照篆体、隶体、楷体等不同文体,编制不同密码。

    这样的密旨方法,可不是小朱想出来的,因为他还没这个本事,事实上,这种密码早在卫青时代,甚至还可以往前追溯、追溯一直追溯到春秋时期。但卫青时代,这套密码正式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实施。

    中华汉字,文体多样,有一种文体,理论上就存在一套密码。在后来后来的后来,到了数字密码的20世纪,这样的密码就逐渐消亡了,但其影响依然远大。

    ‘简体字’的设计与出现,其实就来源于这种密码制度。很多人都认同这样一个理论:

    “连圣旨都出现过简体字,那可见,简体字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呵呵,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知其二而故意知其一的专家学者们,为简体字的公开发行,寻找了很多的理由,但这个理由,是最令人苦恼的,因为它否认了大中华一个延续两千年的军事文明,军事密码文明。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