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汗位更迭(上) (第2/3页)
小朱长叹一声,抬头看看眼前的几位大臣,现在是文华殿东暖阁里,除了绯儿、方正化之外,就只有五位阁臣在场。
“皇上,为今之计,应速派曹变蛟领精兵两千,名为护卫富平侯,实则引而不发,行威慑之态。”
曹变蛟打仗行,政治策略上的应变则还差一些。舒烨稷经验、阅历、智商都不错,但毕竟商户出身,遇到大事儿上,还是没什么做主的资格。他们两个的奏报上没有一个字的建议,全是请计的语句,因此,就全靠大明朝堂上,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人做决策,这不是难为人嘛?就说温体仁这个策略吧,表面上还凑合,但实际操作呢?肯定行不通。
“皇上,温相所言,不无道理,但蒙古与我大明,向来亦敌亦友,曹变蛟为人稍嫌莽撞,但有不慎,则八年来苦心经营的蒙古之局,就满盘皆输了。”
周延儒此时不得不公开反对温体仁,因为阁臣中的资格,就属他和温体仁最老,一旦国家用了温体仁的计策,他们两个都玩完。
“周相之言确也属实,只是现在林丹汗的性命只在旦夕之间,妙计拙计,总要先拿出一个送达舒烨稷才是。”
温体仁也没在意周延儒的反驳,只是解释一下,他也是实在没办法才出这个下策的。
“梁先生,你曾为本兵,你可有什么法子?”
“回皇上,林丹汗麾下有五千精骑,乃我大明出资装备,新吐谢图汗有同样的亲兵五百,臣想,不论谁人继承汗位,这五千五百人的铁槊科诺特军,才是根本。”
(科诺特,蒙语,铁甲的意思。)
“嗯!那铁槊科诺特军的领兵之人是谁啊?”
“回皇上,铁槊科诺特军的最高长官是铁槊科诺特巴图鲁,也就是林丹汗本人,但其每五百人设一个苏木,共计十名苏木,这十人当中,有三人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因此这三人中的长兄索诺木台乐图的态度,决定了整个铁槊科诺特军的相背。”
(苏木,蒙语,‘箭’的意思,引申为‘部队的头领’)
听完这个,大家都没做声,梁挺栋会错了意,以为小朱等人还想听,沉吟一下之后,他又接着说:
“再有,新吐谢图的五百亲军中,同样是却图汗自己掌握征调权,但日常协理的苏木长,名叫旭日干,又与索诺木台三兄弟关系很差,尝有细怨而争斗过。因此新吐谢图汗能否压服住铁槊科诺特军,颇为难测。”
得,梁挺栋不说还好,越说局面越混乱,但他不说更不成,这么重要的信息如果被国家忽略,指不定出什么乱子呢!
“皇上,为今之计,臣有一策,不知......咳咳”
郑三俊一见小朱等人都急怒攻心的瞪着他,连忙不再卖关子,赶紧清清嗓子之后,接碴说了下去:
“林丹汗既然召富平侯病榻之前,定然有临终托孤之意,其世子额哲今年只有12岁,如果单独托付给新吐谢图汗,定然是不稳妥的,托与富平侯,自然就等于托与我大明,大明的国策,向来和缓,想来林丹汗也是考虑到这点,才想到富平侯的。
现在,不若由朝廷发明旨,将富平侯公开册封为使臣,一来威震蒙古各部,表明大明的立场。二来,今后蒙古各部的汗位,则必须由我大明钦定,方为法度。说到那五千铁槊科诺特军,皇上可写信与曹变蛟,发送上等刀剑铁甲3000套与那却图汗,叫他们鹬蚌相争即可!”
“那...那方正化。”
小朱等了半天,见大家都没再表示,就想让方正化拟旨了,但就在这时......
“且慢!皇上恕罪,臣有一策,敢情圣裁。”
呵呵,是贺逢圣。想来,贺逢圣现在才发言,定然是之前一直在犹豫,应不应该公开反对郑三俊。因此,贺逢圣说完话之后,没向小朱行礼,倒是先冲郑三俊拱手示意。
“贺相但说无妨,君臣议事,以国事为重。”
郑三俊没什么表示呢,周延儒倒是不冷不淡的挑了一句。其他人都假装没听出来这弦外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