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路桥工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章:路桥工程 (第2/3页)

的人出面。所以他算是这次出游的总后勤。

    至于洪承畴这次跟过来,是小朱特意交待的,因为小朱要借机和他交换一下关于兵制改革的问题。

    谪兵制改革问题,早在元年的时候就提出了,然而因为事儿太多,问题太复杂,也就一直处于计划阶段,就连最初提这个想法的孙承宗,如今都退休回家了。可见,这个计划,根本就没开始运作呢。

    现在洪承畴才入兵部,还没有正式办理完交接,部里的很多庶务,都还是梁廷栋代管,所以老洪索性乐得清闲,跟小朱跑白洋淀玩来了。

    老洪如今也是华发两鬓了,才42岁的人,却已呈衰老之态,显见这几年剿匪工作的艰辛。这次白洋淀之行,小朱发现他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想想也是,从激烈的沙场中换到一个天天做办公室的岗位上,活计再多也比临阵指挥强的多,又跟着皇帝来到一个风景颇佳的地方游玩,不再有各方的政治风险,不再有各种的应急之变,一个不操心又位高权重的人,心态不健康才怪!

    放松之下,洪的才学也就展现出来,一路之上,典故、传说、杂闻、野记,被他卖弄个够。连刘宗周都被他忽悠了,乐呵呵的跟着他思路转,还说出什么‘管乐再世’的狗屁言论,嗨,互相吹捧呗。

    当然洪承畴毕竟一名合格的文人,为小朱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封莲诰》,还与小朱一起吟诗作对,啸风弄月的,好不惬意!君臣对诗,历来是青史佳话,他们更不能免俗了,于是,一路上,不断的题字,题诗,这种满足感,是只有中国的文人才享有的,你的文章墨迹,同名胜美景挂钩,被后人无数次的传颂与膜拜,甚至大自然的风景,是因为你的缘故而变得更加重要,想想吧朋友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小朱的诗稿如下:

    榴月云归返,夏塘好风光。

    轻罗得玉润,婆娑染花香。

    云青踏薄泥,风朗临暖阳。

    湖开荷叶碧,摇橹风尘忘。

    通篇平铺直叙,与其说诗,不如说是断句断的好。

    洪承畴诗稿:

    岂必桃源竟是仙,白洋形胜更超然。

    峰峦叠报疑无路,水势重环别有天。

    随架衣冠辉洞壑,芸林龙彩护云烟。

    福臣酩酊终旬日,胜昔游历尽九埏。

    应该说从这两首诗所表现的内容上看,洪承畴的诗才似乎与小朱不相上下,但不排除洪承畴有意趋让,因为他要照顾君臣上下的等级关系,在对诗中,不能不考虑到遣词造句的问题,能写成这样,其实是远远高于小朱了。

    总之,小朱和他的关系,很是不错。以至于到最后一天的晚上,他过来禀告明天回京的次序时,小朱才想起来,光想着玩了,谪兵制改革的问题还没提呢?

    从船头回到舱里面,小朱随意坐在临窗小几旁,翘起二郎腿,把胳膊肘顶在桌上,斜斜的靠着,顺手拿起一把瓜子,递给洪承畴。老洪没动,而是垂首说道:

    “万岁,君子应像流水向东奔涌一样,时时注重自己的仪表,这亘古而不变的道理,臣斗胆说与皇上,请吾皇正襟而坐。”

    切,小朱一边咔咔的嗑着瓜子,一边口齿不清的嘟囔着:

    “为君父者,亦为人子,这不一个道理嘛,如今朕不在皇城,也就跟平头百姓没什么区别,再说了,这么坐舒服啊!”

    说完,小朱又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叫他坐下。因为老洪的资历浅,又是小朱一手提拔的大臣,所以小朱敢在他面前耍无赖,他呢,也不敢跟小朱太执拗,要是刘宗周在旁边的话,小朱是打死也不敢歪靠着茶几的。

    洪承畴坐可是坐下了,但他怎么也不敢在皇上面前,唾沫横飞,口水四溅的嗑瓜子,只是拿起一粒去了苦心,再用糖渍过的莲子,放在嘴里,嚼都没嚼,就吞下去了。

    “演卿啊,…”(臣不敢)“…唉,你坐着说话,朕这次封莲白洋淀,心境实在是大好,你看这大好河山,尽在你我君臣的掌握之中,实在是不枉人生一世啊!”

    “天子掌苍生,乃是天道使然,愚臣岂敢与君上比肩。”

    “呵呵,虚词不说了,朕有件事要问问你的意见。”

    “臣恭请吾皇旨意。”

    “那里是什么旨意,就是有关谪兵改制一事,不知你这个新任的洪本兵,有什么想法没有?”

    “回皇上,谪兵一事,臣尝听孙阁老言及,臣想啊,这谪兵虽为祖制,但百年前世界,与今日之世界,已是大异。是故无需拘泥祖制,况且谪兵旧习,有违人伦,非圣君无以能明。臣附议!”

    ‘靠!别光附议啊!我也知道这事儿必须要改,但怎么改啊?’就在小朱刚想开口问他的时候,洪承畴再次开口。

    “皇上,谪兵改制,仍需变通才好,孙阁老所提的三代之约,虽为良方,但治标不治本,臣想,这白洋淀水路修缮的成果这么好,不如推而广之,于全国进行修备。工人就用边镇中的谪兵,这样,即可以省去募工的成本,还可以免去边镇隐患。同时,还可以劳役之名,将内兵归建,可谓一举三得。”

    内地的兵丁,背井离乡的去边关打仗,时间久了,不是军饷越积越多造成区域经济畸形;就是人人生思乡之情无心苦战。谪兵又是属于犯人劳改情况,这战斗力能强到哪去?与其在前线上添乱,不如回国内干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