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借机出游 (第2/3页)
修整北京城的时日内,肋尼还献宝似的,央托费力等人,通过阿萝,把白洋淀和无定河一线的成果,给报到了小朱这里。
无定河又名小黄河。浑河,无定河。从名字上可以看出,经常泛滥成灾。
肋尼提出了非常具体的修缮措施,将其周边挖掘了野鸭湖、小浑河,使得这个地方的湿地面积,持续扩大,同白洋淀湿地越靠越近。湿地的作用,对于改善周边因旱灾,而恶化的河北土地,非常有效果,但有个遗憾,就是湿地当中,蚊子多了一些。
瞧瞧,蝗灾是避免了,蚊子又多了起来,但蚊子多了,蜻蜓也多了。毕竟这样的改造自然工程,还是属于帮助自然界、配合自然界的工程,恶果还在可允许范围内。
白洋淀的问题,在元年徐光启的《除蝗疏》中就论及过,小朱当时为了能尽快吃上流黄的咸鸭蛋,着急忙活的批准了。后来经金声、李之藻、李天经等人的苦心经营,如今白洋淀—北京—天津—塘沽入海的水路,已经面貌一新了。
白洋淀自古便有水路,绕过京城直通天津入海,徐光启捕蝗八法中,有一条就是疏通河岸,他的理论是水路如果通畅并时常有人清理河道,沿途遍值杨柳,水淀中栽培莲花芦苇,民户再养殖鸭鹅,不但环境优美,还可以虫鸟对蝗虫;百姓养家禽,又多了一项口入。
小朱不知道徐光启是怎么知道这些杂七杂八的知识的,他只知道,搭建符合自然规律的食物链,来对抗蝗灾,并且为百姓多谋一项福利,这种科学发展观,简直连天才都无法形容了。
如今白洋淀经过三年多的整理改造,已经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农民副业了,押运税粮经过此地的船工税兵们,亲切的称呼这里为‘口福居’。不但能吃到腌制的红黄流油的鸭蛋、鹅蛋。还可以买上一捧果粒饱满的莲子,带回家去,让老婆熬制出清心去火的莲子羹,敬献给老母亲,简直是天伦之乐。
崇祯八年夏天,小朱处理完政事,从文华殿刚回来,绯儿就跟他说,
“礼妃在皇后娘娘那里聊天呢,请万岁也移驾坤宁宫去呢。”
小朱的第一反应是‘田家又出妖蛾子了’呵呵,没办法惯性思维了嘛!
出乾清宫,过交泰殿,就到了坤宁宫,皇后、阿萝、袁淑妃都在,她们三个领着一大帮孩子连忙出来迎接,好家伙,这一大群人,生生把坤宁宫前面给跪满了。小朱连忙摆摆手,招呼她们都起来。
小朱现在是9个孩子,
皇后周苓芷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长子慈烺(6岁)、四子慈炤(4岁)。长平公主(5岁)、坤仪公主(2岁);
礼妃田阿萝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子慈炯(4岁)、五子慈焕(1岁);重华公主(5岁);
淑妃袁清蔚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次子慈烜(4岁)、昭仁公主(5岁)
呵呵,够能生的吧?都是他耕耘的结果啊!慈焕的身体稍稍偏弱,一年光景,单高烧就闹了八次,以至于小朱都有些担心这小家伙的智商了。
等一大帮子人都坐定了,小朱才闹清楚,原来三天前,张彝宪献宝似的送来一大筐腌制的咸蛋,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等等品种齐全。宫里是讲究礼仪的,虽说张彝宪的咸蛋是送礼妃的,但按例,需要皇后首肯才行,阿萝便央求皇后,找个吉日,邀请皇上一起吃一顿咸蛋才好。吉日就是今天,呵呵,吃个咸蛋也要选吉日!汗!
“皇上,张彝宪的信中说,白洋淀水系的风光极为绮丽呢!”
呵呵,咸蛋好吃,但也不能认准一样专门吃,大家吃了没两个,就都开始胡聊了,说起白洋淀的风光,苓芷等人的眼中,都有些艳羡之色。是啊,她们几个现在也不过就是22、23的年纪,从十四入慈庆宫(信王邸)之后,就没出过紫禁城,想想其实也真是无聊。
这个时候,慈炯忽然哇哇叫了起来。引得小朱们众人都诧异的扭脸去看,那边照应的筱筠却满脸喜色的走过来,先向皇后等人躬身施礼,然后再向小朱万福一下,方才高兴的说了起来。
“禀各位娘娘,回禀万岁,慈炯刚刚扒开一个鸭蛋,里面竟然是两个黄哩!”
‘哈哈,’小朱心说,‘这可真是天助我也!’心中瞬时打定好主意,口里却平静的问道:
“双黄蛋?这可真是天下奇闻啊!”
“是啊皇上,一蛋双黄,真真的祥瑞呢!”
‘狗屁’小朱心中腹诽。宫里向来如此,遇到点稀奇事儿,一定要往祥瑞上琢磨。但嘴上却兴高采烈的高喊,
“哪呢?快让朕瞧瞧!”
“回皇上,臣妾好容易才抢下来滴,您瞧,慈炯还把我的手给咬了一口呢!”
“呵呵,自小就这么护食儿,长大还不成把家虎儿了?”
说完,一大家子人就都哈哈大笑起来,随后小朱就接过了那个已经被慈炯咬的残缺不全的鸭蛋。
……
“好,好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