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借机出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章:借机出游 (第1/3页)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在江水流入大海之前,每一滴我都不想浪费!

    ———————-一位佚名的著名君主。

    这句话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江河之水,由西向东,蜿蜒流长之后,最终汇聚于大海。所以,作为英雄,莫要浪费生命;作为国家,莫要浪费水资源;作为人类,莫要忘记历史。

    根据小朱的腹考,这段饱含哲理的话似乎是亚历山大说的。但灵异事件出现了,亚历山大的一生,净在沙漠中、草原上、山地内、丛林里连年征战呢!他为什么会提出对水的感慨?

    连年征讨,长途跋涉,期间结婚生子,而后离婚再婚,如此传奇的远征,在游吟诗人的口中,变幻得无比荣耀与浪漫。但是,在普通士兵的心中呢?

    亚历山大殡天的消息传来,底下的将士们又哭又笑险些集体崩溃的表演,颇具耐人寻味的地方。

    哭,是因为多年经战,即便一名普通小兵,都与大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更何况他们那里还比较推崇同性之谊。

    笑呢?则是因为从故乡出征开始,到大帝辞世于万里之遥,时光已经过去了好多好多年,生生把黑发人熬成了白发人,如今君主走了,大家终于有借口回家了。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位大哥的武功,是西方少有的能与嬴政、刘彻、李世民等人稍稍相提并论的英雄人物。

    至于说明代的太祖、成祖两位大仙,呵呵,因为现如今是明代!所以,亚历山大先生只能屈居下席,但他的位次降低,也仅仅是这个原因。

    因此,小朱就不能否定亚历山大的丰功伟绩喽。既然这大哥如此牛叉,那么对于一生之中,没玩过几次海的他来说,能说出利用水利的话,其实也不算灵异。因为,天才都是触类旁通的嘛!

    也不知是谁,将这段话翻了出来,并且言辞凿凿的向小朱禀告:

    “我大明之所以连年干旱,全系罔纵江河之故。”

    瞧瞧,好像江河湖海都应该是人类手中的玩具似的,但不论怎么说,兴修水利,历来是积德行善之举,因此,在国家现在出现复兴态势之后,急于做出政绩的内阁,开始了兴修水利的议案。

    对了,另外还有两样善举是:修桥、修路。

    肋尼等人一门心思的想在小朱面前买好,进而争取到更大的工程订单,因此,对于北京周边地区,做的功夫很足。他们提出了无定河和北京城内各海的连通工程。

    北京的井水,多是苦的,传说当年徐达、刘伯温修建北京城,吓的北京当地的龙公龙母,连夜搬家,龙公背的是甜水,龙母背的是苦水。夫妻二人直奔玉泉山而去,快到的时候,刘伯温属下高亮,刚好游击到此,眼见两个老的不能再老的老夫妻,竟然一人背着一个大背篓,健步如飞,不由得心中起疑。

    催马上前,用手中长枪一挑,刚好挑破了龙母的背篓,水势汹涌,水势滔滔,吓得高亮转身便跑,因为是他挑的水头儿,因此,高亮往那里跑,苦水便跟着他往哪里跑,结果,跑到西直门的时候,战马疲惫,栽倒在地,高亮也被苦水淹死。但正是因为高亮的牺牲,才使得北京城有了水源,虽说是苦水,但保证百姓的生活却是足够了。

    因此,后人为了纪念送水的高亮,在西直门修建了一座桥,起名叫高亮桥。

    后来后来后来,高亮桥,变成了高梁桥,使得人们以为这里原本是种高粱的呢!唉,高亮真是够背的,帮了北京人这么大忙,人们还是把他给忘记了。

    而我们的肋尼先生,根据这个传说,竟然提议修建甜水渠,引玉泉山的甜水入紫禁城,让万岁喝上甜水。吓得小朱赶紧给栏下了,心说了,这个时代的老百姓非常迷信,万一让大家误以为洋鬼子肋尼想去找龙公的碴子,那还不活撕了他?

    但否决是否决,否决的时候,怎样都要想出一个很高尚的由头出来滴:

    “朕欲与百姓同苦劳,百姓饮何水,朕便饮何水,引甜水入宫,不若引甜水入城。但相关工程,颇为繁浩,玉泉山之水,又不够全城之用,故此计较,再议,再议吧!”

    最关键的是,强行引水入京,在这个时代,属于对抗大自然的行为,因为你还没有成熟的自来水系统呢,加上玉泉山的水也不够整个北京城用水,索性算了。

    但是肋尼的另外一个计划,小朱却同意了,那就是将北京城内各个‘海’与整个护城河的连通渠,进行加宽整修,渠内埋设沙子、木炭、火山石,上面再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这样即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让几个海的水产生流动作用。

    水面流动,对气候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沿水线,种植柳树等植物,也有利风景和绿化。

    这条也花不了太多的银子,工程动静还小,批复公布之后,整个北京城的老少爷们、大妈大婶们,都兴高采烈的报名参加。呵呵,不但每天能有一个铜板的工钱,还管两顿饭呢!虽说管饱不管好,但谁不去才是傻子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