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狗揽八泡(上) (第2/3页)
的就是那把刀!
“那太好了,这个,高起潜!你快马过去,把奉堂上的那把大刀拿来!朕想啊,既然今日是武举的校场,便让汉寿侯替咱大明挑选个武状元吧!谁能耍得动那八十一斤的青龙偃月刀,谁便是冠军郎!哈哈,不错!嘿!你还愣着干嘛!去,快去啊!”
“呃!万岁爷,奴才想的是,这武举一事,单以力较,恐怕失之,这个,失之…!”
瞧见没有,连高起潜都觉得含糊,可见这事儿得多不靠谱?
“哎!高起潜,你这么说,难道是说朕的主意是错的吗?”
“奴才不敢!不敢!”
“梁廷栋,你呢?”
“臣,臣,臣觉得高公未明之言,不无道理!”
节臣啊!梁廷栋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皇上下不来台,可见他的风骨。也罢!就送梁廷栋一个节臣的名声吧。因为小朱今天是注定要当昏君的。
“哼!沙场肉搏缠斗,自当力大者胜!今日武举,因权益而提前,既然事逢机缘,当不得用成法。况且此六人,都是你梁廷栋考校遴选出来的佼佼之才,期间差别,无非尺寸而已,力大者得封冠军郎,也未尝不可!朕意已决,你等遵旨便是!”
“如此,便请高公取刀去吧!微臣身染恶疾,乞请告退!”
……
最后的结果是,冠军郎给了王来聘,这小哥力气确实大。那大刀叫他耍的!跟风车似的。第二名效节郎是徐彦琦,也算不错。
第三名的细柳郎正是吴三桂。原本以为吴三桂属于膏粱子弟,弓马刀枪流星锤,更多是技艺,力量上不会太下苦功夫。但吴三桂还是给人以震撼的感觉,甚至挥舞大刀玩了两个花样出来。在明媚的阳光下,只见吴三桂:年少英俊,人物风流,技巧熟捻,力大无穷。果真是青年才俊中的才俊!
但终究没有‘比过’以力量见长的王来聘和徐彦琦,屈居季军,呃,不对,是细柳郎!
‘嘿嘿…’小朱心中一阵窃喜。
剩下,三人军务的安排,就没太多的悬念了,王来聘授京师五军营巡按。徐彦琦授京师三千营巡按。吴三桂仍回辽东,授副千总职务。虽说吴三桂的官衔最高,但一众人等,满朝文武,中外舆论,天下世人,皆冤之。按照曹化淳上报的舆论汇总来看,中心思想就是:
“如今的皇上,时不常的犯糊涂,这次武举就是一例子,心血来潮,竟然叫武举比试谁能扛刀!结果,少年将军吴三桂,竟然没有当上武状元!那个王来聘,关帝爷面前耍大刀,真是不知深浅!”
小朱不管他们怎么想,反正吴三桂这小子,是绝对不会让他当武状元的。如果不是他确实比较优秀,小朱连前三甲都不想给他。倒是王来聘够背,‘关公庙前耍大刀’这句俗语,自此,便算在他脑袋上喽!
满不在乎的摇摇头,笑嘻嘻的重新审视一下兵部的奏报,再过一个多月,就要打仗哩。这两天净讨论天时地利了,武举结束之后,也就到考虑‘人和’的时候了,选周延儒外放监军,目的只有一个,全面协调。
周延儒出镇监军,要同时协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就是东江镇那边。不论是铁山方向的耿仲明、毛可喜、还是金复二州的刘氏兄弟和毛有德,他们都只听毛文龙的。
其次是蓟辽两边,也是同样道理,不论是济雪堡的祖大寿,锦州的吴氏父子,还是蓟镇的曹文耀。他们都只听袁崇焕的。曹文耀是曹文诏的弟弟,曹文诏就是在辽东军中打上来的,所以,曹文诏对袁崇焕是非常尊重的。长兄如父,兄长如此,曹文耀自然而然的,就只买袁崇焕的账喽。
不论是毛文龙,还是袁崇焕,职务的级别,都已经跟九卿相等,如果派个小级别的监军过去,谁听谁的还不一定呢。
周延儒年少成名,状元之才,多年来一直混在朝中,又连续当了七年的内阁大臣。威望、资历都是足够镇住他们两镇滴,居中协调,统一步骤,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潘汝帧是袁崇焕的故交,卢象升与毛文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