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钱谦益的觉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章:钱谦益的觉悟 (第2/3页)

机,但为了平息上下的舆论与心气儿,崇祯六年的夏天,大明君臣决定在崇祯七年,打上一仗。想想也是,都装孙子装了六年了,也是应该打一仗了。既然打仗,就只需要两方面人才,打仗的,理财的。像他这样的儒生,在国家战争机器全面开动之时,确实不适合担任首辅了。

    况且,钱谦益也有一种急流勇退的名士觉悟。他当了四年多的首辅,国家财政、外交、军事、建设,各方面都发展的不错,此刻退下,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历史定位定下来,一代名相。

    这样的评价,是每一位人臣的最高理想。既然现在退下,能获得这个称号,那他便无论如何也要辞职了。如果现在不退,将来在处理战事时一旦出现失误,岂不是心血白费?

    并且他也摸透了小朱的脾气,既然开战,一定会更多的听取孙承宗、温体仁的意见,这个时候提出辞职,等于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也替皇上解决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钱先生,无论如何,都多虑了,今年是要开战,但战事规模,朕是要控制的,朕不可能肆意扩大战事,钱先生之才,朕还是要倚靠啊!”

    说心里话,小朱现在不太愿意让老钱退休,因为这几年的配合,很是默契,很多事情,他都用惯了现在的班子,再调换,都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呢。

    “呵呵,臣知道,但臣不知兵,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此其一;臣涉猎庞杂,反不能镇抚国家,亲附百姓,此其二;臣又一介书生不善理财,不能通结粮饷,不绝财路,此其三。有此三,臣安敢再占相位。”

    眼见老钱去意已绝,忽然有些不舍得。

    “钱先生,春闱将至,义师考绩,选荐良才,朕还要先生把关啊!不如过了春闱再说吧!”

    “如此,春闱之后,臣便致休,多谢皇上成全。”

    “什么?”

    老钱跟小朱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小朱说的是拖到春闱大考之后再讨论这件事情,他却偷换概念,造成皇上已经答应他春闱后退休的既成事实。

    “唉,既然先生意已绝,朕就不为难你了。这样,明日朕便下旨,册先生太子太师,列东宫供职,专责慈烺修习之责。另进皇极殿大学士、赐质洁镇尺。”

    “呵呵,臣多谢圣眷之隆,但臣一不谢皇上册臣三公之位,二不谢皇上进臣皇极殿之名。臣单谢皇上另外有二:质洁镇尺乃惟今大明士子心中最高殊荣,臣为第一受此殊荣,倍感圣眷。另大明太子已定,臣恭贺吾皇。”

    “唉,先生过谦了,那依先生之见,谁可为下任首辅?”

    小朱也不用酸文假醋的了,况且,问离任丞相,谁可继任,这其实也是君臣佳话之一嘛!

    “杨、成二相年事已高,实在不可,周相年纪太轻,机心过重,亦为不可。孙相知兵理政,堪为大才,只是处理党争,手段未免怀柔,因此为次辅可,为首辅不可。”

    那就是温体仁喽?老钱说的倒也对,可是小朱对温体仁当首辅,还是比较犹豫。见皇上有些踌躇,老钱连忙继续补充。

    “温相,运筹、理财、相机、权变,皆为人中翘楚。如今战事即开,有温相协调各方,实在是最佳人选。再则,如若皇上有惜才之心,可于战事平定之后,令启孙相为首辅即可!”

    “呵呵,先生所言,也算周全。只是任意调换首辅,未免显得朕这个皇上,太重机巧了。”

    “臣口不择言,请皇上恕罪。”

    “那里,先生不必如此,朕倒是想,孙、杨、成三位先生的年纪都不小了,如果有青壮补阁,倒也能体现朕体恤下情。”

    “皇上,如今内阁,怎样也要保持到战事结束滴。”

    “好吧,就依先生吧。只是,先生致仕,不知可有什么打算,朕于南京给先生安排一下如何?”

    “多谢皇上恩典,臣只想寄情山水,修文论道。”

    “恐怕还有红袖添香吧?”

    眼见大事都谈差不多了,小朱也就开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据曹化淳的八卦消息,那个希亚娜竟然怀孕了。这老钱,要是生个混血出来,该如何面对世人?

    老钱果然有些脸红,不论现在大明的社会开放程度有多高,同番邦女子生孩子,都是骇人听闻的一件事情。为此,小朱专门严令曹化淳,将这个消息立刻处理掉。免得老钱不好意思。

    “回皇上,前日,在下与田大人说项过,将来还要有事相托于南洋诸岛。”

    “哦!也罢,也罢。那朕再要田怀彝于南洋岛给先生寻一处小岛如何?”

    这样的好事儿,虽说是上面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