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拍脑袋,歪点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一章:拍脑袋,歪点子。 (第2/3页)

了,三年前,大凌河修筑并站稳之后,孙承宗就提出要毛文龙借着金州、复州收复的大势,一力进击铁山。

    后来形势变得微妙,孙承宗又建议小朱对铁山采取围而不打的态势,现在眼见各方面进展顺利,孙承宗前日正式提出光复铁山的建议来。至于盖州、广宁,则还是保持现状。

    要说,这是个金点子,朝鲜北方多是山区,后金骑兵根本不能施展所长,趁后金、科尔沁疲于应对大凌河、金复二州、朵颜西南十九家的压力的时候,趁势把铁山收复,对整个辽东战局有着不可想象的好处。

    最妙的是,刚好朝鲜这边不给劲儿,前段时间,因为要救援林丹汗,兵部下达军令,让毛可喜、毛仲明的两营,配合朝鲜凤坪君李觉去进行试探性进攻,但结局非常不理想,二毛的两营倒是没多大的损失。

    最关键的是朝鲜方面,朝鲜国王李倧的王弟,凤坪君李觉得到毛文龙贩卖过去的火铳、火炮之后,自信心爆棚,在明知大明派遣两营兵马配合其作战的前提下,竟然事先没有知会尚、耿二人,就贸然出击,自己带着多年来训练出来的死士,先行出击,去打了一次阿敏的正红旗。

    结果因为急于建功,误中了后金的埋伏,在山地中,竟然让人给打了个稀巴烂。直到毛文龙手下耿仲明、尚可喜二人出援,才算把李觉给捞了出来。

    李觉手下的2000死士,最终能回家的,只有1002人,损失高达50%。其余募集的王兵则阵亡了超过15000人。这次战役,将朝鲜王室多年积攒的元气也报废了。短期内,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反攻了。

    要说这个结果也是注定的,连大明军队都难以拿到好处,更何况朝鲜王师。但好在毛(尚)可喜、毛(耿)仲明机警,四方出击,奔走呼应,才算保持了开战前的对峙态势。二毛的四营兵马,现在更多的是担负起协助防守的职责。无论如何,朝鲜李氏王族,是大明必保的对象。

    等到铁山局面可以控制之后,毛文龙觉得老这么下去不是事儿,因为李觉太冒进了。与其让他自己把自己给害死,还不如镇海水师全体出击,索性将铁山给夺回来。

    接到这个呈报之后,朝廷上下,都对支援朝鲜王师清扫朝鲜全境的计划,表示了急切的心情。但一来金、复二州的镇守上,确实需要精兵强将;二来毛文龙的兵丁,多数是从流散汉民中招募的,军纪战力都不是很好。所以,关于地面战事如何展开的讨论,一直拖沓缓慢。

    但总这样也不是办法,今年初,新上任的兵部尚书梁廷栋,将天津武学多年,训练成材的部分娃娃军,还有一些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军官,全部补充到镇海水师中,一共是基层军官35名,锐卒400。

    这些勇卫营培养的娃娃军(锐卒),基本都是伙长(十人为一伙)级别,这样的话,等于是多了4000名训练有素的战斗部队。那么等到卢象升配合毛文龙攻取铁山的塘报上来,大家的心思就都激动起来。

    卢象升的奏报很简单的说了两个理由:

    1.铁山是该尽快拿下了,不然朝鲜这边很可能出乱子,因为大明早先答应的好好的,要帮人家光复河山,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大明真正的军事行动始终不大,再不做补救,恐怕朝鲜那边的非议会越来越大的。如果朝鲜因急生恨,那就大明可就亏大了。

    2.国内现在很难找到上佳的巨木了,而鸭绿江上游的长白山地区,拥有很多的原始森林,如果扫清朝鲜全境,那么大明便可以获得建造巨舰的原料了。

    这点倒也实在,打仗嘛,有的时候就是为了抢资源。

    中国古法造船,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画图稿,虽说郑和下西洋之后,国家就不再主导建船。大船、巨舰的图纸工部也没是存下。但民间却很多,加上匠户的手艺与心得都是口耳相传,代代相传。因此现在的船图基本都是照着旧本临摹,所以这一条基本没什么困难的。第二步是架龙骨,第三步是围绕龙骨做件完工。其中龙骨的选材很较真,必须是一整个的木料铺设,因为龙骨的长度就等于船头到船尾的长度,因此整根木料就决定了海船的规模。

    卢象升是一个比较另类的人,他的眼光也很独到,观点更是奇特,之前小朱们大家都以为他是受毛文龙所托,才上奏支持收取铁山的战略计划的,但没想到人家卢象升提了这么两个全新的观点出来,一时间,大家都有一种眼界豁然开朗的感觉,铁山看来是一定要打喽。

    于是,新任户部尚书毕自肃前几日做了一个预算上来,援朝一战,军费开支是800万两白银。靠,小朱当时就头疼不已,要知道这几年可是过惯了紧日子滴,一见出兵援朝的花费这么巨大!立刻脑仁都疼,想都没想就给否了。批示是再议!这一再议,就又是一个多月的时间,效率是有点慢哈!

    这不,最近几天早朝的时候,就老有人说这事儿,等到了文华殿,孙承宗更是强声的跟皇上说援朝的重要性。

    “孙先生所言不错,朕也知道铁山一线的重要,只是这军饷问题,实在是......太高了一些,当年京师保卫,也不过500万两,如今这小小铁山,竟然要800万两,这这这,实在是......”

    “呵呵,”老孙一见皇上不是不愿意打,而是心痛钱,神色便缓和了下来,“军饷一事,吾皇无需担心,前日臣与钱相商议过,800万军饷太过铺张,可以酌减到500万两,而其中300万两,我大明还可叫朝鲜那边以米粮抵充。这样我大明的支银不过200万两,并且臣着兵部发勘合与东江,以袁崇焕度蓟辽军饷以修滦河的例子说与他听,想来毛文龙请挪东江军饷攻取铁山的折子,不日即到!呃!这样算来!”

    孙承宗说道这里稍稍顿了顿,他年龄大了,算术又不是他强项,所以他在核算呢!一旁的钱谦益连忙出面替他解围。

    “皇上,孙相,这样算来,毛文龙可挪东江军饷应在130万上下,那么大明府库这边支出,将不过60万两尔!”

    “哦,那好吧,等毛文龙的折子一到,钱先生、孙先生,还有温先生,你等三人便会同兵部梁挺栋、户部的毕自肃一起拟定个方略出来吧!”

    “臣等遵旨!”

    ......

    自去年(崇祯五年)以来,朝中几部尚书都有所变化,

    兵部王洽和周延儒不合,经常被折腾,现如今已经心力交瘁,只好允许他退下,担当了一个寺卿的闲职。由原来侍郎梁廷栋接替他。

    户部毕自严中规中矩,但对温体仁不是很感冒,两个财政大臣不合,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在保温体仁的前提下,小朱只好安排他到南京户部去休息了。而毕自严的弟弟毕自肃,却偏偏和温体仁对脾气,便顺利上来了。够绝的。

    但是,更绝的,是现在的户部南京清吏司司务正好是史可法。嘿嘿,老史是从西安府推官的位置上来滴,老哥的官运属于比较顺的。所以小朱顺势又特意小提了一下,现在他是郎中了。再下一步就是侍郎,不过,出于再锻炼一下、培养一下的角度出发,也不敢太快了提他。

    吏部王永光年龄、才干都不适合继续待在这么重要的岗位上了。内阁大学士又不得兼任吏部天官。只好仿照毕自严的模式,来个南北互换,把南京吏部尚书郑三俊给调了过来。

    小朱这边通过各种人士调动,来达到整合资源,备战备荒的时候,后金那边也一直没闲着。

    根据王承恩耗时6年的经营,后金那边逐渐建立了一个浅表层信息网。所谓浅表层,就是指大明的情报人员,多是奴隶或者民户,接触不到上层的内幕,但因为后金的奴隶制度是包衣制度,这就造成,很多情报人员的招募,都集中在包衣之中,招募时的一个要求是:要命的信息我们不要,您就把小来小去的告诉俺们就成啊。事无巨细,只要是信息,咱们就给钱。

    于是,这样的信息就越来越多,而经过富有高超政治斗争经验的中国人的综合汇总,就可以得出国家想要的答案了。

    王承恩的情报网,加上袁崇焕在朵颜三十六家中的好人缘,大明在辽东的情报网络,基本算达标了。

    如今,科尔沁和后金的媾和程度,已经非常高了。这个迹象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联姻和马匹数量。

    多家的包衣们,都上报了这方面的数据:

    1.“几月几日,我又被安排饲养了多少匹马。”

    后金这种社会等级,根据包衣的主人的地位,往上倒推算,可以得到想要的数据。例如:一个牛录获得了两匹好马,那么,各旗的额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