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东西之争(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九章:东西之争(下) (第1/3页)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东西之争一争就是十多天,十几天里,外面是群臣闹腾,回家是绯儿跟孙茂霖在添乱,搞的小朱快烦死了。

    这一天的早朝,小朱有些气急败坏的说:

    “今日无论如何,东西之争也要做一定论,不许再吵了,国事要紧。”

    看着满朝文武的古怪神情,小朱也是左右为难,要说,这件事很容易处理。只要老徐一句话:“此人胡言乱语。”小朱就可以动用权力把他给按下去。但老徐偏偏在没有通读完对方著作前,坚决不表态谁对谁错。

    “文魁之本,臣尚未通读,不敢言对错。”

    徐光启这老书呆子,死活就是不吐口啊!

    今天,满朝文武也都清楚皇上已经接近发飙的底线了,所以发表的看法,也务实了许多。

    其实大家的态度都差不多,怕皇上因为这事儿把老魏给办了。

    老魏虽说迂鲁了一些,但对皇上是尊重的,对国家是忠诚的,人家提的方法是否正确,这俺们可不能表态。呵呵,人家老徐都还没表态,谁敢出来露怯?那么,皇帝你,不惩罚他是应该的,不奖励他也是应该的。

    这叫什么话?哦,好人你们当,坏人小朱来做是吗?

    见小朱即将震怒,温体仁连忙出来圆场了,虽说他也不知道究竟谁是谁非,但因为老温明显感到皇上今天情绪不对头,于是他的话也小心了许多。

    “皇上,臣想,有关徐大人的历法,朝廷曾特意成立钦天监西法历局,既然魏文魁言辞凿凿,不妨为他成立一个东法历局。这样,加上大统历局、回回历局,可并成四局,孰胜孰劣自然一较了之。”

    高,温体仁现在是有钱不怕花了,反正银库充足,他索性提议小朱花钱单独为老魏成立一个历法机构。这样的话,大家平等竞争公开辩论,这样有魄力的举措,实在是让小朱不得不佩服大明文人的开明,大明学风的大度。

    “好吧,但要约束他们四局,不可行非常手段,折辱对方。”

    小朱对老徐有信心,但对周胤等人却不放心。老徐的观点肯定对,这是毋庸置疑的,一旦证明老徐是正确的,周胤等人保不齐给小朱添乱子,赶紧先把丑话撂在头儿里。

    “臣等遵旨!”

    呵呵,小朱的心情忽然好转了许多许多。

    不用行政手段来干涉文化与科技,这才是小朱今天的最大收获。百家争鸣,才可以量变到质变,如果因为对方的学说是错的,又反对过自己,就把人家给灭了?这是丑陋的行为,更是野蛮而又粗野的恶行。

    (本段为历史原貌,甚至连东、西等四局的构想,也的确是当时的内阁重臣温体仁提出的。其时外有满清叩关,内有李自成、张献忠辈问鼎,当此内外交困、大厦将倾之际,崇祯朝却能有如此一番天文学说的争鸣繁荣,很值得玩味。)

    …

    解决完东、西之争,小朱适当的抛出了他的六大军区理论:东北辽东,北直隶山东,山陕甘,福建广东沿海,豫楚湘,云贵川。耶?如果加上南直隶,似乎是七个?都是老魏和孙茂霖给闹的,都不会算术了。

    不过还好,群臣默契的原谅了皇上的这个愚蠢的算错数的问题。

    人选上,辽东肯定是袁崇焕主理。

    山东及北直隶,卢象升足矣。

    山陕甘,洪承畴没问题。

    福建等地是熊文灿的原有班底。

    豫楚湘,杨嗣昌正在那边,直接上手就是。

    云贵川,云南沐王府应该可以,但小朱想把陈奇瑜派到四川去,他和洪承畴两个文人,经常搞出一些小动作,不拆分,好像不妥。

    至于南直隶、安徽、江西等地,小朱想把李邦华派过去,这才是真正的难点,因为李邦华太正了,大家怕他闹出事故,所以,文臣们开始了小朱非常习惯且熟悉的吵闹。

    “吵吵吵,你们什么时候不吵架?”小朱本就一身的无名火,这下子终于爆发了。

    “朕不过就是因为攘外与安内并举,想不到,连个五军都督都定不下来了吗?”

    “臣等不敢。”满大殿的文武全跪下了,小朱的那两个亲戚巩永固、刘文炳反应慢了一点,被一旁的亲朋给拽了一下,身形趔趄的跪倒在地,膝盖与地板的声音,听着令人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皇上,李大人才学实为不二人选,然,五军都督,非有功不绶。”说这话的,是小朱的内阁次辅孙承宗。

    老孙是个比较和缓的人,如果不是触动了他心中的原则底线,他是不会在此时此刻这么犯顔争辩的。

    五军都督是明太祖定的军制,后来逐渐变成虚职,但即便虚职,也不是随便就定的。

    袁崇焕、卢象升、洪承畴、熊文灿、杨嗣昌,都是于国有过战功的人,其中卢象升是因为曾经组建‘天雄军’入京勤王,这样的战功是没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