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镇池与作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章:镇池与作秀 (第3/3页)

不理解那些百姓,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安排。方正化太刻板,让他安排,达不到和百姓轻松交流的目的。

    唯独王承恩,他的背景是懿安皇后,张家人的名声很好。王承恩因此也获得贤臣的名声。而且,王承恩掌管着东厂,虽说东厂的职能是我一力转换的,但功劳,却被老百姓记在了王承恩的头上。东厂的人三教九流都有,由他主笔写的巡城计划,完全合乎小朱的设想。

    朝阳门为京城重要的运粮进京之门,故在“瓮城”门洞内的左侧墙上,镌刻有谷穗一束,象征此门为进京粮道。

    旧俗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每当此节前后,经朝阳门的往来粮车络绎不绝。因居住京师的居民不事耕种,储存粮食不多,日常所需的粮食和其他物品多靠市面交易,正月里正是家中粮仓空虚之时,需购置较多的粮食,名曰“填仓”,以供日后食用,所以每年正月,进城的运粮车最多。久而久之,门里门外便聚集着各个阶层的人群。

    卖艺的人当中,小朱和群臣观看了‘顶碗刘’的表演,因为瓷碗和水缸的杀伤力最低。观看表演时,百姓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于是小朱沮丧的发觉,大家看的不是顶碗刘的表演,而是皇上和阿萝。

    “看,那就是西宫的礼贵妃,真漂亮啊!”

    “切,人家娘娘带着面纱呢,你能看见?”

    “那当然了,你瞎了不成?”

    隐隐飘来的低语声,叫阿萝很是生气,但因为有皇上的告诫,她依然端庄的坐在椅子上,椅子是架在马车上的,既然微服嘛,小朱并没有把御辇搬出来。

    “好,好!来人啊,看赏。”小朱一面拍手叫好,一面让李凤翔发银子。大李现在是乾清宫主事,也顺便管着皇后名下的内帑金花库。

    “草民,多谢皇上打赏,皇上能看草民的玩意儿,就已经是天大的赏赐了。皇上的金子,草民万万不敢领。”顶碗刘的班头诚惶诚恐的跪在场子里。

    “哈哈,自古钱货两讫,朕看了你的技艺,不给你钱,那朕不是强买强卖了吗?给你你就拿着吧。”

    “如此,草民便多谢皇上赏赐,这锭金子,草民回家会立刻央人打造一只金碗,供奉起来,今后,俺刘家班就换名字叫金碗刘了。”

    “呵呵,成啊,班子是你的,叫什么名字自然是你的份内,朕许了你就是。”

    “草民多谢皇上赐名。”

    得,绕来绕去,这名字成小朱赐的了,但这老刘的机敏,倒也恰到好处地成全了皇上。政治秀嘛,功课自然是做的越足越好。

    “如此,那朕便给你们题个匾额吧。”

    哇!

    “刘四爷,回头你可要请咱们吃酒啊!”

    “四爷,今后你可就捧上金饭碗讨江湖啦,请客啊!”

    人群中冒出了众多嘈杂的声音来。皇帝亲自给下九流题字,这绝对是爆炸性的。

    御赐,金碗刘家班,崇祯五年夏七月。

    看看自己的这几个字,小朱心中还算满意。现在的字确有进步,原先的字过于秀丽,现在则趋向厚重。

    看完了刘家班,他们一群君臣贵戚,步行来到一家豆腐店,这虽说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但其效果仍然惊人。小朱和阿萝一起吃了一碗冰镇桂花豆腐,在她们两人吃过,回到外面的大伞下,老钱等人这才纷纷拥进去吃的。至于筱筠和绯儿等人,则始终跟在皇上身边的。

    “周遇吉,你也进去吃一碗去,很好吃的。”

    “回皇上,臣司职在身,不敢轻离圣驾。”

    算了,现在的朝臣多是正直刻板的人,随他吧。待一众人等稀里糊涂的吃完豆腐,重新在皇上身边站好后,豆腐店老板一步三颠的跑了出来,扑通跪在我面前。

    “草…草…草民,叩…叩…叩见皇…皇上!”

    靠,紧张成这个样子,太离谱了吧?小朱一边想着,一边扭头看看哄笑的群臣和百姓,转头再看王承恩,意思是,这人怎么这么紧张,不会是提前安排的吧?

    “皇上,”王承恩察言观色,已经知道他心中的疑问,连忙凑近一点,轻声的说着:“这白老板素来是口吃的,而且还有些跛。”

    “哈哈哈!白老板,你嘴巴和腿都不利索,但手却很巧啊!”

    “谢…谢…谢,”

    “好,好,”小朱连忙伸手拦下他的话头,好家伙,听他说话,任谁都会有窒息的感觉。

    “白老板的豆腐确实名不虚传,朕也给你赐个字吧,来呀,笔墨伺候。”

    御赐,老白一品豆腐,崇祯五年秋七月。

    玩也玩了,吃也吃了,还封了个一品豆腐,赏了一个金饭碗。也到了小朱今天的最后一项,御驾顺天府府衙审案。

    这是一个传统保留项目,历朝历代,凡有皇帝出巡,都会亲自审案的,连隋炀帝都不能免俗。

    这个案子很简单,丈夫是一个地痞街霸,时常打骂老婆,除了打老婆,就是干坏事。总之在人性上,是毫无一丝一毫的闪光点。他老婆忍无可忍之下,愤而杀之,按律秋后问斩。

    日常里,这样的小案子,是提不到皇上这边的,下面刑部就有权决定。这次王承恩和顺天府尹刘宗周再三挑拣之后,方才挑出这个案子,目的就是让小朱来个皇恩浩荡,赦免这个女子的死罪。用以彰显皇帝的仁慈。

    按规矩,皇帝审案子,是不能在府衙里面,否则,他做过的那个地方以后没人敢坐了。因此,就在府衙之外,用黄稠四面围了一个方帐,小朱坐在帐中来提审。

    案情很明显,死者就不是一个好东西,连刘宗周都想放的人,小朱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更何况,还有数百人的联名求告状,他无非就是首肯一下而已。王承恩已经安排好了,凡是写联名状子的人,都在帐外等着呢,专等圣旨一下,这些人就会连声喊口号。造气氛嘛!

    但是小朱忽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王承恩,你这边可有盒子之类的东西?”

    “呃…”老王随驾出巡,那来的这个东西,好在刘宗周的办公室就在这边,他不一会就找了一个檀木匣子来,估计是他老婆的首饰盒。

    “行了,这个足够了,你们去传旨,摆一贯散钱在帐外的右边,摆一堆石子在左边。然后,自这围观的人群中挑选50人出来,每人发一枚铜钱,一块石子。”

    “啊?哦!”王承恩和刘宗周一头雾水的跑出去安排去了。不大一会,王承恩就进来复命了。然后小朱才走到那50人的面前。

    “各位乡亲,”刚出来黄帐,外面就呼啦啦一群人跪了一片,刘宗周连忙高声跟大家喊:“起来,起来听皇上口谕。”

    等刘宗周和王承恩都安排好,小朱开始施施然的进行了一次演讲:

    “犯妇张氏,杀其亲夫,情有可原。然国家法度,朕虽贵为皇帝,却也不敢轻易更张。现在,犯妇张氏的命运就掌握在你们的手上,你们每人领一枚铜钱,一块石子。朕在帐中放了一个匣子,一会,你们挨个进到帐子里面,觉得张氏该杀的,往那个匣子里投一块石子;觉得张氏该活的,便投一枚铜钱。帐中除了你之外,便只有鬼神,希望诸位能凭心而定。”

    ……

    等到匣子被抱了出来,小朱特意命人铺了一块白布在地上,然后公开的把匣子倒扣在上面。

    “来人啊,王承恩,你来给朕唱唱,看铜钱多少,石子多少?”

    统计结果是铜钱46枚,石子5块,一共51人做了选择。旁边的一众百姓都低低私语,显然都在奇怪的讨论这个结果?

    “诸位一定奇怪,明明你们是五十人,怎么现在多了一个出来对吧?”

    “是啊!皇上!”

    民众的胆子,现在已经开始大了起来。

    “因为朕刚刚命王师傅也投了一枚铜钱在里面。”

    “啊!皇上圣明,那张氏就活了是吗?”

    “呵呵,自古民意不可违,朕安敢不答应呢?张氏即刻解押归家,另赏张氏铜钱十贯,好好过日子吧。”

    “皇上万岁,皇上英明!”

    赞美声,绝对的、真心的赞美声,听在人耳中是非常非常舒坦滴!呵呵!

    金帐神匣,铜钱石子判生死。这便是小朱今日播下的种子,百姓如水,水势无常,只有善意去循导,才能保证皇权和民权的平衡。这便是最适合中国政体特点的君主立宪制。想到此处,小朱嘿嘿嘿干笑起来。【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