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仗不大 (第2/3页)
,左哨司职夜防。全军不得饮酒。”
传令兵也不搭话,立刻转身拨马走了。
一旁的舒烨稷,偷偷抚了一下自己的双腿,心中暗叹一声:“侥幸,总算是能早点歇息勒。”
舒烨稷的军备,非常全面:
1.铁胎复合弓,3100张。是目前为止,东方世界里射程最远,力量最足的兵中精品。羽箭的设计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方面其实也是借鉴了一部分西方的经验。
2.穆刀,3100柄。没什么可说的,骑兵用的马刀,刀身狭窄弧长,是历史的发展趋势,穆刀在满足这些要求下,还增加了突刺的功效,这些年,早就名闻遐迩了。
3.圆铁软盾,3000面。软盾的改良版,多种植物纤维编结后,外面覆盖一层铁皮,里面覆盖一层兽皮。可以说集实用、舒适、坚韧、轻便多种功能于一身,别说抗击箭羽,就是抗击火铳,都不是没可能。
4.马铠,3000套。所谓锁子甲,就是铁丝编制的网兜,份量轻,却防护性能一流,这种改良版的锁子甲,其网扣的形状,是借鉴维京海盗的经验,狭长半扭8字形的铁环,斜纹编咬而成,箭羽射过来,很难穿透。份量也不是很沉,不过就几公斤罢了。
5.金顶枣阳槊,3000杆。这件武器挺有传奇色彩的,据说是隋唐单雄信的兵刃。槊头是带有倒钩的枪锥体,因为是高度抛光,所以用一个‘金’字。(注:五行中,.bsp; 槊杆的尾部有一个空心铁疙瘩,所以倒过来实用,就是一个小锤子,虽说为了减轻份量而设计成空心,但砸脑袋上也照样能开瓢。椭圆型的疙瘩,所以用一个‘枣’字。
大青枣向阳的一面,颜色深红,刚好又是钢铁锻造后槊杆的颜色。
‘金顶枣阳槊’这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6.新式骑兵甲,3000套。范西礼带来的工匠中,受西方重骑士的影响很深,所以提出了全副精钢板甲的理念,在中国的能工巧匠的改良下,轻固韧薄的特性,被发挥到极致。全副重量仅仅20公斤,加上人体和马铠总重量是8、9十公斤上下,刚好处于是蒙古马的承重范围之内。(注:1.蒙古马的自由负重,是100公斤;2.河曲马的标准负重是100~150公斤;3.骑兵的身体要求是精悍且灵活,.bsp; 另外,还有匕首、链钉锤各若干。匕首就是《水浒传》里,林冲雪夜上梁山章节中,反复出现过的那种牛耳尖刀。只是尺寸稍稍加长一些,平时放在小腿战靴处,用来做近身肉搏用。
至于链钉锤,则同样是西方人的图纸,这次纯粹是借给察哈尔他们试用滴,如果好用,就全面采用。
这些上等装备,即便大明军队都没来得及推广呢,倒先给林丹汗了,皇帝和内阁自我安慰的说法是:权当给新式武器做试验吧。
……
3000套铁甲兵刃,换来的无非是马匹、驼毯、羊绒、兽皮这些东西,大明最渴求的是马匹。
到归化城时,舒烨稷的随行阿龙,已经按照他们两人的语气,拟好了联名奏表,送满桂看过之后,满桂觉得事不宜迟,连忙向林丹汗辞行了。
“将军一路辛劳,本应该盘恒数日,但既然急迫回去,本汗也就不强留了,来人,送客。”
林丹汗现在面临的是后金和蒙古左翼的军事威胁,自然希望能多一些助力才好,更何况满桂的名气,草原尽知。所以,眼见满桂不停留,心中多少有些忿忿然。也就没按照草原的规矩送,随便派个喇嘛就算给满桂送行了。
满桂也不在乎这些虚礼,领着人马就走了。
归化城距离山西的丰镇最近,满桂在丰镇关前30里,就让自己手下的一名伙长带着舒烨稷的壮丁和他二人的联名奏表入关。等这些人进入安全地带后,满桂领着自己的3000人马朝东北方向行进。
他的任务很简单,通过游击策略,寻机与奥巴联军接触上,然后再相机决定下一步的战略步骤。游击战的特点就是这样,只有大的战略,没有具体的战术。
现在有三重牵挂,促使奥巴将不得不遵从大明的安排。
1.首先就是联姻问题,奥巴的女儿风华,虽说只是大明紫禁城中的一名司苑,但是因为有正六品的官秩在身,奥巴很是有一种风光的感觉。更何况,督师袁崇焕还曾亲自作保,将来奥巴的这个女儿,一定会被皇上封为妃嫔滴。
这种现象有点像后世美国人与中国人的关系,中国人比较反感美国人的霸道,甚至有时候还很防备美国人的糖衣炮弹,但具体涉及到个人身上,如果美国总统与某个人合影留念了,那么这个人一定会将他们的合照,摆放在家中最显著的位置上。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很强大,能够得到美国人的认可,某种程度上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同样道理,虽然奥巴、林丹等蒙古贵族们,对大明的观感很一般很一般,但如果获得大明皇帝亲自册封之后,这个人的政治地位就算获得正式的认可了。
林丹汗和皇太极其实也都有这层情感在里面。
林丹的大汗之位,是得到明廷公开承认的,所以他自命自己是草原共主,也算站得住脚滴。
但皇太极就不同了,不论他自命天聪汗也好,还是自称清帝也好,因为没有大明官方的认可,所以在整个蒙古人的眼中,他依然只不过一名部落酋长而已。
在地位认可的问题上,奥巴与林丹汗的立场是一致的,为了巩固或者继续抬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奥巴就是做做样子,也要服从大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