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范西礼的小报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章:范西礼的小报告 (第3/3页)

    “蔷妹子,这几年,家里可有婚嫁的说项啊?”小朱既然打定了主意,也就不觉得尴尬了。

    “回皇上,民女尚未…尚未。”小蔷脸红的好似涂了丹朱,看的人心里怪痒痒的,不仅又觉得沮丧,这么好的人才,怎么就不能娶进宫呢?

    “呵呵,咱们自家人,那里来的拘谨,你要多学学你姐姐,大方一些嘛!”

    “哎呀,皇上!”阿萝立刻嗔怪的说着。一旁伺候的筱筠、绯儿还有淑娥,都笑嘻嘻的望着她们姐俩。

    炯儿现在已经开始调皮了,不知道是因为早熟还是怎么的,他始终精力充沛,正在小朱他们聊天的时候,小家伙竟然拿起一根筷子,直愣愣的戳在了他姐姐脸上,搞得重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炯儿才一岁多,就这么调皮,将来一定是个不安生的主儿。”小朱哈哈的大笑起来。

    “炯儿,你不许欺负姐姐,听到没有。”阿萝连忙让绯儿和淑娥哄着两个孩子出去。

    “蔷妹子,如果你心中没有如意郎君的话,那朕给你指婚如何?”

    “啊!”阿萝和筱筠都同声喊了出声,小蔷则只顾低垂的头,这回连脖子都红透了。

    “呵呵,你们两个啊,朕对你们如何,你们要心中有数才是。”小朱用筷子点了点阿萝和筱筠二人。

    “小蔷啊,朕呢不会委屈你的,去年的效节郎孙诚,人才、品性都是一流。他还在李邦华带着下,修习文学,准备参加明年天津的乡试呢。三年后的大考,他如果真到了殿试一步,朕今日便答应你,一定替你点个状元郎。绝不会亏待你的。”

    武举三甲被重新定名后,周定方等人着实是火了一把,与科举不同,武举的年龄普遍年轻,很多大明的青年又都是文武双全。因此,新科的冠军、效节、细柳三郎,在整个大明官僚阶层,都是青年才俊的典范。

    “皇上,大明律,参加武举的人也能参加科举吗?”

    “当然了,大明重文轻武,很多武举进士,后来都要参加科举的。”

    “孙诚小朱见过的,很是不错!”阿萝冰雪聪明,她一见小朱无意娶小蔷,便立刻替妹妹打算起来。武举效节文状元,再加上皇家赐婚,这份荣耀足够了。

    “效节郎好像还来过府上呢。”一直不说话的小蔷忽然轻轻的说了一句。瞧她那个态度,显然是同了意小朱的提议。

    “哦?哈哈哈,那妹子看来是心下早定喽?”

    “什么?”阿萝脑筋过快,她想到别处了。“孙诚去咱家做什么去了,几时去的?”

    “哎呀,姐姐!”小蔷再笨也毕竟姐妹相知,她立刻有些气恼的说着:“咱家四年的孝敬银送到天津卫之后,便由勇卫营接押,其中父亲给你的金花银,便是托孙将军送到宫上的。当时是管家福伯出面接待,小朱只是凑巧撞见罢了。”

    “阿萝,你呀,赶紧吃饭,瞧你瘦的,光长心眼儿了。”小朱也有些啼笑皆非,阿萝这丫头,脑筋也未免太快了。

    “那便这样吧,”小朱转首又对小蔷说:“孙诚在二年的勤王战时,曾立过大功,如今又贵为效节郎,朕明日便在京三营中给他安排一个都司(七品)当,到开春,等你父兄回来,这赐婚一事,就这么定下来吧。不过,小蔷,你千万不要勉强,真有心思可一定要说出来,免得朕害了你呦。”

    说道这里,小朱心里忽然生出一丝悔意,这么好的姑娘,白白送到手边,竟然不要?也太可惜了!不过这样的想法转瞬即逝。

    应该说现在的大明民风是很开放的,男女之间没有那么多的大防。虽说仍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私定终身的事情也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像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书籍,并没有被严厉查禁;《白娘子》《祝英台》这样的民间传说正在被逐渐的整理成型。前两年小朱还叫人找过冯梦龙,老小子竟然真的开始着手写《三言》《二拍》了,可见此时的民风。

    足以体现民风的不仅仅是冯梦龙,还有一首著名的民歌《泥人》(锁南枝),听的是让人沉醉其中,赞叹那饱含的深情。

    既然小蔷的事情顺利解决,小朱等人也就都踏踏实实的过上元节了,正月十五上元节已形成定例,小朱要在皇后那边住。随后小朱发觉,不仅阿萝这边的人放下一桩心事,连苓芷等人也都放下一块心病。后宫嘛,就是这么复杂而又奇妙。

    小朱揽着苓芷的腰肢,哼唱起《泥人》来

    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儿捏咱两个。

    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

    捏得来一似活托,

    捏得来同床上歇卧。

    将泥人摔碎,着水重和过,

    再捏—个你,再捏一个我。

    哥哥身上也有妹妹,

    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

    注:几何一词,的确是老徐创造,如果说存在可能,徐光启绝对是一个穿越者,历史上还有一位疑似穿越者,李商隐。【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