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进兵大凌河 (第2/3页)
孙承宗,你看呢?”
“回皇上,蓟镇主守,辽东主战。袁崇焕知兵识人,山海关总兵官吴襄,及其子吴三桂。副将宋伟、参将桑噶尔寨皆是能征惯战的将领。吴襄与祖大寿还是姻亲,大凌河被兵,可令吴襄父子出援,这样还可以节省下一些银饷来。”
悲哀,我大明的官员真是悲哀,任何军国大事,都先琢磨着如何省钱。但现在容不得小朱矫情。
“好吧,那镇海水师是否也可以自水路援师呢?”
“回皇上,恰因水路援师的考量,袁崇焕才提议建筑前后城及西岸营垒的。”
小朱扭头看看大家,你们还有意见吗?没意见的话,
“那就这样办吧,你们内阁回头拟个票拟出来。但银饷不能太节省,还是宽裕一些为好。”
“臣等谨尊圣谕。”
……
大凌河,这一步小朱要倾全力走下去,温体仁提的70万预算方案,小朱觉得有点太过节省了,揣测之下,似乎没有什么党争的因素在里面,可能就是温体仁抠门抠惯了。
国库虽说紧张,但实在不行,小朱还可以从阿萝那里借点银子出来。现在阿萝可是不一样喽,她名下有专门‘巳库’,库里面,她娘家这些年没少往里面存银子,里面存货,据小朱偷偷问淑娥,好像已经光现银就将近30万两了。
但小朱最需要的,是把朵颜三十六家搞定,现在东厂传过来的消息看,后金那里,明显有着为数众多的蒙古八旗。一旦大凌河战役取胜,朵颜三十六家就会倒向大明。断去了蒙古方面的支援,饿,也能饿死后金。久旱必有长冬,辽东那边这些年也不好过,不然,皇太极也不会没完没了的打仗。
阿济格的死,给满清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皇太极趁势下令,从由他亲自辖领的两黄旗中,抽调部分军卒填满镶白旗的编制。表面看这当哥哥的还挺照顾弟弟,但这样一来,虽然旗主依然是镶白旗多铎,正白旗多尔衮,这两个是同母兄弟。但因为掺杂进不少皇太极的人进去,皇太极已经实际意义上统领了四旗力量。拿到四个战力最强的旗众,其余各旗也都顺从于他,整个后金的统治正式进入了皇权时代。
甭管怎样,大明又一次主动挑起了与后金的战斗。这场赌博性质的战争,将决定未来五年内的走向。
首先,历史上的这次失败之后,中高级将领,我大明花费无数心血和钱粮,历经几代人的血战,方才培养出来的众多优秀军事人才,不少都投降了后金。
俗话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后金即便蒙八旗、汉八旗的人数再多一倍,小朱也不在乎,因为这样的军事体系,不可能打胜仗。只有在基层军事单位上,拥有数量众多的百战老兵,这支军队才真正变得可怕。
尽管这些高、中、低各级明军军官,出于感情上的原因,并不愿意与祖国为敌。但是,因为边关对阵的敌小朱双方是如此熟悉,逼迫的崇祯皇上,不得不从全国各地抽调兵丁去辽东换防,既伤了军心,又丢弃了对地方上的控制力。更重要的,军费开支无效、无限放大,造成国内赈济招抚的银钱出现紧张,致使流寇越闹越凶,很多被换防的辽东守军也加入高迎祥和张献忠的队伍去,直致恶性循环到‘国君死社稷’的悲剧产生。
其次,大凌河再败,将彻底打垮大明上下主动寻机决战的信心。使得第二年满清彻底征服朝鲜成为可能。
朝鲜分属海洋性气候,北方多山,恰好不受这持续几十年的干旱影响,农作物尤其是稻米这样的主食农作物生长良好,收成丰厚,加上地广人稀,成为后金最大的粮仓。
由此为转折,后金的全部心思,便放在了对蒙古的征服与收降上面。一旦统一了蒙古全境,即便没有李自成,大明也不可能坚持太久,最多十年,要么直接开打,要么趁着某种内乱,大明依然要被灭掉。
第三,祖大寿的军队当中,有相当部分,是从后金那边逃离过来的汉民组成,这些人重新被俘获之后,其结局一定是悲剧性的。当其余流散在后金境内的汉民,看到这些先行者的悲惨下场,也会打消回国返乡的念头,无奈而又死心塌地的为后金服务了。国以民为本,失去军心,还可以通过提高赏格来重新招募;失去民心,你从那里去招募军队?
所以,无论如何,小朱也要赌赢这场豪赌。为此,小朱连夜从乾清门的门缝中,递出一份内旨,明确告诉孙承宗,给小朱连夜制定翔实可靠的战略计划出来。
至于钱,小朱又一次明确的告诉他,要多少有多少。
……
第二天,小朱一夜没睡踏实,眼睛红红的就去皇极门开早朝,发现,钱谦益、孙承宗、温体仁等全部内阁和众多的文臣武将,都显然一副熬夜的惨相。
“启禀皇上,臣昨夜,会同钱相、温相等朝中多位臣工,拟就商讨了一份方略,呈奏吾皇。”
“方正化,快给朕念念!”
早朝散去后,文华殿内,所有参加内阁扩大会议的大臣们,都仔细的聆听着方正化朗读的声音,边听边想。
从这个方略中,小朱才知道,原来袁崇焕的信念很强,他认准的事情,基本不会改变,虽说连续遭受龙口关、毛文龙等事件的打击,但老袁仍然有计划的实施着自己的战略计划。
早在去年大家忙活铸造银币的时候,老袁就趁机在大凌河左近开始修筑城堡地基了。后来年关的时候,徐光启给他送去了十六名欧洲的石匠,他得到西方建筑理念后,迅速调整了城堡的建筑样式,开始重新设计大凌河的防御工事。
并且老袁吸取了政治教训,开始很正式地层层上报。因为他的理解是,既然皇上把石匠都给小朱送来了,显然,皇上是同意小朱构筑城堡的方案,那何必要偷摸的进行呢?
听到此,小朱不仅摇头苦笑,误打误撞的办事情,这老袁还真不愧‘袁蛮子’的称号。
接下来,毛文龙恰好也上交了一份疏奏,内容是:他手下的刘氏几兄弟(原七现六),原来这些年间,一直在和后金保持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只是镇海水师建立之后,因为海事银丰厚的缘故,他们已经看不上后金招纳他们的钱财了。于是,这几个兄弟,趁着某天毛文龙在东瀛喝花酒喝的高兴,和盘托出了自己兄弟几人的前前后后。
毛文龙原本想杀了他们,但是后来一想,这些年来,持有这种心态的人并不在少数,如果都杀的话,他毛文龙就首先逃不过。于是,毛文龙决定使用诈降骗城之计,好谋求辽东渤海湾沿海一带的陆地。其中最重要的是旅顺港。
诈降骗城一事,过于重大,毛文龙不敢乱来,便上报了朝廷。
本来这件事,孙承宗是不同意的,因为在他看来,谁能保证是否真的诈降?即便真的诈降,谁能保证骗的了皇太极?风险这么大,一旦假诈降,变成了真投降,哥几个什么都甭干,直接自裁谢罪吧。
但是,昨天见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