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进兵大凌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七章:进兵大凌河 (第1/3页)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老二、老三的出生,群臣都跟着祝贺了一番,所有人似乎都忘记了前段时间刚刚发生的不愉快。并且因为小朱一时的放纵,皇后居然又怀孕了。看来这个苓芷果真是旺嗣的面格。

    然而,还没等小朱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辽东那边的演出又开始了。

    ……

    大凌河发源于建昌县大青山(河北省平泉县),全长398公里。是辽西地区最大的河流,上游流经凌源、北票、朝阳县。下游流经锦州的义县和凌海县,由锦县东南注入渤海,流域内多属荒山秃岭。

    这条河在整个关外的作用非常大,首先,大凌河以东,多为旷野,后金铁骑可以驰骋纵横。以西,临近朵颜三十六家,及蓟辽的防线洪山口一带,最北是朵颜三十六家中最大的部落科尔沁。两年前皇太极入寇京师的时候,他的后勤给养就是依靠沿大凌河畔筑造营垒来运送的。

    早在小朱前一段苦练身体之前,孙承宗趁着天气好,去巡视蓟辽边防去了,毕竟也是62岁的人了,辽东冬季的严寒,老人身体实在吃不消,只能选在春夏的季节去。他回来的时候,一方面赞赏老钱搞的健身计划,一方面,从健身是应该治标还是治本的角度,引申出一个治辽事的方略。瞧人这思维,多有逻辑!呵呵。

    若想收复广宁(今北镇)、义州(今义县)、右屯三城,应先收右屯。据右屯,于大凌河东修筑城垒。这样一来,锦州、大凌河、右屯就形成犄角之势,可以相互依托。守住这3个据点以后,再向东北依次推进,收复较远的广宁城。收复广宁,则辽事小定矣。

    同时,山海关、锦州、大凌河,这样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建立,对整个山海关的战略纵深,将起着重要作用。

    这个法子的提出,是基于几个前提:

    1.袁崇焕是老孙的门生、老部下、莫逆之交。老袁平台奏对时夸口说五年平辽,后来皇太极入寇京师,花了五百多万两白银,朝廷上下都很心疼,趁当时大家还清醒,小朱适当的改了一下袁崇焕的说法,五年小定,十年初定,十五年大定的分步走战略。

    既为了响应皇帝的号召,也为了帮助袁崇焕,孙承宗绞尽脑汁的想到了修筑大凌河城这个法子出来。

    2.此时大明南方沿海城市,已经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宏裔楼城堡了。这样的城堡不是为了住人,而是为了藏兵所建。

    范西礼领过来的人中,有十几个曾经参与了欧洲猫堡和鼠堡的建造,对于遍布欧洲的城堡构架比较了解,而建造堡垒,层层推进也是袁崇焕的重要理论。小朱既然支持袁崇焕,自然这个法子也成为整个大明的步骤。徐光启和金声对袁崇焕的印象也很好,所以,很痛快的,就把这十几个会建城堡的人发给袁崇焕了。

    东方堡垒讲究围守,而西方城堡讲究藏兵,虽说都是防守工具之一,但西方的城堡更具有侵略性,因为他们不追求能安置多少民户,更注重储藏战备物资和军队。

    这样,可以城堡为圆心,无限扩大出征的范围。袁崇焕和孙承宗将两种风格的筑城理念综合了一下,决定在大凌河东岸筑造一座藏兵用的城池。这个城池近似于葫芦体,临河及覆盖西岸的后城,是用来暂时安置、收容辽东散逃回来的汉民。前城则专门用来储藏粮马等战备物资,即便后金骑兵包围,也可以利用水路,来疏散民户和运送粮饷。同时,前后城都只有军人防守,粮食危机也会被降到最低。

    3.兵部左侍郎梁廷栋是个袁崇焕的拥趸,袁崇焕极力推崇筑城平辽,他便也极力赞同。而兵部尚书王洽,更像个后勤人员,对于军事了解不是很深,因此,兵部的意见,多听从老梁。

    再加上孙承宗对于在野战中消灭后金主力的问题上,也的确没有什么把握。上次京师保卫,有各方面的原因在里面,除了钱饷到位,名将精兵云集之外,更重要的,是皇帝危及,这可是天大的事儿。

    所以,这个提案被正式提交到了内阁和小朱的面前。

    “皇上,前后城的建筑,的确不失为万全之策,但大凌河汛期反复,沿岸土地多沙石,后城依河而建,恐怕不稳。况且,战事无方,大凌河筑城,名为广宁,实则挑衅,关外之地,已属鸡肋,无论胜败,招敌而决战,均于国无益。”

    成基命现在是个著名的唱反调先生,从来就没有一个问题能在他这边顺利通过的。有时候小朱真后悔,当初怎么就选了这么个杠头出来。

    “成先生,难道说你反对筑后城了?”

    “臣非但反对筑后城,臣根本就反对轻启战衅。”

    小朱看着老成很是正义的神情,心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要是成基命一直这么折腾,会不会引起孙承宗的反弹?老钱和成基命不是一条线的,如果成基命倒霉了,那小朱的剿匪大计不就可以成型了吗?那么为了让成基命倒霉,或者说失去民意,唯一的法子就是大凌河筑城一事获得巨大的成功。

    也就是说,小朱全力支持老孙和老袁他们两个人,筑城大凌河,岂不是一箭双雕?

    “成先生,朕常想,当年皇太极为什么能够轻易的叩关洪山口?并非蓟镇刘策的无能。边外无警,才是根本。一旦大凌河筑城并且站稳,广宁将成为我大明的囊中之物。蓟辽两镇可安。再有,朵颜三十六家名附大明,实际仍与后金暗通款曲。大凌河筑城,朕想的不是为了收复广宁,朕要的是,威慑朵颜三十六家与后金的勾结。”

    “皇上,广宁乃是大明故土,收复失地,方才根本。”

    成基命果然跟着小朱的思维入套。朵颜三十六家,在这些臣子的心中,地位很低,按他们的想法,蒙古是林丹汗的天下,即便朵颜部投到后金那里,也无所谓。所以,在威胁朵颜部和收复广宁之间,成基命迅速做出了判断。一个错误的判断。

    “成先生,广宁距山海关有百里之遥,若中间只锦州一地,则前后难援,势必成关外孤城,不筑接应之城,何来的广宁?”

    “那,臣附议便是,然修筑城堡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多了。”

    “温体仁,”眼见成基命松口,小朱连忙找负责户部的温体仁。

    “臣在,臣和毕大人已经做过筹划,镇海水师可分两艘大船经水路运送粮饷、兵器,大凌河东岸有一处旧城,可加以扩建。西岸曾有后金的营垒一处,虽说残破,但作为暂时的驻兵之所,应无问题。大凌河沿岸,沙石众多,那些西礼院的番夷有法子将这些沙石黏合在一起筑城,而且很是坚固。这样,那两艘大船平时便可以运送沙石。至于木材,就地取材便是。耗现银30万两,粮饷、采买物品等物折银40万两。”

    “哈哈,好啊,花费70万两白银,就可以盘活辽东,成大人,你可有异议?”

    “可是,筑城大凌河,势必要招引后金围攻,一旦城围,则需发援军,届时势必耗费钱粮无算。”

    “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