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搬砖砸脚 (第3/3页)
,郑芝龙的家族现在可以说是巨富之家了。也算郑芝龙明智,听从郑家唯一的读书人胞弟郑鸿逵的提醒,每年都乖乖的按照事先约定,将海事银送来。并且,因为镇海、福海的出现,整个东南沿海的航道已经被摸的非常清楚,从厦门到天津的海运也已经开始出现了,这极大的缓解了漕运的压力,也提高了不少效率。
海事银中,只有六成是现金、现银,其余都是用各种商品来折价,这也是温体仁和毕自严新发现的法子,以前大明农民纳税,都要现银缴纳,搞得每年秋收的时候,粮价都大涨特涨。现在好了,因为海事银的出现,朝廷可以不要现银,直接按粮食来折价征收了,整个国内市场的物价都稳定了不少。
郑芝龙和毛文龙两人见折价纳税有空子可钻,于是也开始部分商品折价缴纳了。好在发现的及时,控制在四成左右,否则的话,这么老些东西,还不全放烂了?
两京十三省的侧重也出现了变化,南京基本就负责财政方面的工作了,以至于需要重新派遣一名南京户部尚书去管理了,南京的六部,尤其是南京户部,已经由原来的闲职,变成炙手可热的肥缺了。北京这边连同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主抓军事、政治和文化建设。
打赢了北京城防,拿下遵化四城,使得忠勇八卫的战斗力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军队了。
而辽东关宁铁军,因为是各地方抽调最精锐军卒组成,像四川、两湖等等等等。所以,在军事压力减轻的情况下,孙承宗曾提出一个归建的方略来,云南和两广的叛乱,因精锐被抽调到辽东,以至于地方的保护力量减弱的弊端,凸显出来。那么,用北地募集优选的军户逐步换防各个地方兵种就势在必行。
而这点,小朱是举双手赞成的,有了辽东的洗礼,这些各地将士,势必都成为了百战老兵,回归地方,一个是人伦考量,生活在老父母亲族身边,多少是一个安慰。再一个也是为了加强地方上对突发事件的抗打击力。以免将来张献忠、李自成这样的在全国各地任意横行,四处劫掠。
因为这两年朝廷的银子和粮食逐渐多了起来,北地军卒的战斗力增强了不少,补充换防到辽东之后,即可以达到普遍练兵的作用,也因为这些兵员离家比较近,同仇敌忾的士气很高涨。更重要的,是近兵出镇,粮饷上可以减少一些支出。辽东镇一年的银子有八百万之多,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袁崇焕为了安抚内地士兵,而提高粮饷的份额所致。
逐步换防,也就逐步减少一些朝廷压力了。
忠勇八卫中,忠卫营因为迁居的原因,使得他们都安心在河北蓟辽一带安家了,无论战斗力、士气、信心还是装备都是最精良的甲种兵团了。有了忠卫营,整个君臣的底气都足了不少。
勇卫营作为士官培养军种,其效果也显现不少,很多军卒,已开始被汰选离开的时候,因为都有百户的职位可作,都是笑着离开的。但从最近几个月来看,近乎所有被淘汰的人,都是哭着离开的,既有袍泽兄弟之情,也有不能再进一步的委屈之心了。
只要再过个一两年,勇卫营的效果将会更大。
皇庄的红白薯事业,也是顺利发展。这东西,经过各路勤王援师返乡时的介绍,加上义师、驿站的宣传,很多老百姓都开始种植了,联想到一开始,大家都给吃了的窘态,很多人还很后悔,要是早种一年,就可以少遭一年的罪不是?唯独有些遗憾的有亮点:1.张彝宪贪敛的行为越来越夸张,以至于小朱不得不考虑如何敲打他一下了。任由他这么发展下去,到时候不是小朱保不保的了的问题,而是怎么给他定死法的问题了。第2个遗憾是,旱灾多年,很多土地实在贫瘠,以至于红白薯这样的耐生作物,都出现减产现象,每亩地最低的,只有70斤。看来在科学种植和改善土地地力的问题还是要抓紧的。
再有,就是几个明星级的官僚出现在小朱和内阁的眼前,头一个是洪承畴,这小子,两年的军政大员生涯,锻炼的很是成熟,不仅政务很勤奋,行军打仗也很有道道。麾下猛如虎、罗岱、刘士杰等猛将、勇将、儒将齐备,可以说是全明星阵容了。
曹文诏,因为随袁崇焕入卫京师有功,被马世龙上报之后,给越级提拔为都督佥事,因陕西匪患,又擢升为延绥东路副总兵,和左良玉、黄得功互相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等人都是军户中一点一点打拼上来的,其中的甘苦是不能为人道的,也因此,这三人打起仗来都是勇猛异常。并且都很知道善待部曲,体贴小卒。
周遇吉,这小子在京三营里深得李邦华的赏识,多次借机夸奖,小朱也就随手升他为千户职位了。周遇吉有个很出名的事迹:京营将中,多是勋戚中官的子弟,见遇吉出身低微,曾经取笑他。遇吉回敬道:“公等皆纨裤子,岂足当大敌。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廪禄为!”只这一句话,小朱都要提拔他,更何况小朱相信李邦华的眼光。
杨嗣昌,老杨鹤的儿子,是个干吏,贺逢圣,同样是干才。
卢象升,现在才30岁。这个人以前就因为毛文龙利用汇差谋利的事情出现在小朱的眼中,当时觉得这小子挺超时代的,居然知道国际汇率存在差距,会影响国内经济这一套。可是后来,因为这次北京城防,小朱再次见识到他的本事。
由于他募兵时间稍长,所以入卫时间较后,以至于没有被赐军号。小卢气不过,可当时的风头又的确没有别人强劲,于是私下里自己给自己的援军起名叫‘天雄军’。
后来,在孙承宗的考绩中,有这样的话语“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善骑射,娴将略,能治军。暇即角射,箭衔花,五十步外,发必中。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的品评,由此,小朱才知道,又一个文武全能型选手,差点被自己给漏过去,赶紧升官,提拔他为山东右参政。并且认可了他自创的‘天雄军’番号。
卢象升不仅成为了山东右参政,天雄军总兵。成基命还建议并实际任命他,整饬大名(邯郸大名县)、广平(河北永年东南)、顺德(今邢台)三府兵备,小卢搞的是有声有色,政绩斐然,而且,天雄军返乡之后,仍然在农闲之时进行操练,可见卢象升的志向之高,威望之博!
文臣:洪承畴、杨嗣昌、贺逢圣、卢象升、贺虎臣;金声、刘之纶。
武将:猛如虎、罗岱、刘士杰、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周遇吉。
再加上虎大威、申甫、吴三桂。
光看这些文臣武将的预备梯队,小朱是挠破了头皮也想不明白:
‘当初的大明,怎么就败了呢?不管了,反正这些人自己是一定不会放弃了,但愿在这些老成重臣和后起之秀的辅助下,大家哥们几个可以打赢这盘局。’【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