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皇太极的可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章:皇太极的可怕 (第3/3页)

顾无忧正是此次入寇的前提。

    其次,这次后金入寇北京有着多重的战略目的:

    1.如果撞大运,一口气把小朱给灭了,把北京给占了,他后金就可以再次成就,靖难时,成祖直捣南京的绝世武功。

    2.都知道袁崇焕号称国之干城,蓟辽在理论上,都是袁督师的防区,一旦能长驱到北京城下,兴许皇帝能杀了他。事实曾经证明,这点他们达到了。

    3.震慑蒙古全境和朝鲜,后金连明的北京城都能打到,更何况你们这些人,从而达到巩固蒙古左翼,巩固朝鲜朝贡事实的目的。事实曾经证明,这个目的他们也达到了。

    4.如果纵兵往来无损伤的成绩,是在京师重地完成的,将逼迫大明间接承认清国的存在,起码在今后的日子里,大明不敢与后金交锋,从而达到休养和整备八旗,并且打消关外汉民的返国幻想。这点也曾达到了。

    5.为将来彻底征服朝鲜做好一切准备,每次入寇,后金都能抢劫掳掠,大量的物资和汉民被裹挟出关,沿途的明军很难有阻挡和遏制的行动出现。这个目的也达到了。

    第三,结论:

    从这次的入寇可以判断出,皇太极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熟。他先不打朝鲜和蒙古左翼,因为小弟被打的再惨,终究是小弟。大佬没事情,小弟早晚要回到大佬的怀抱中。

    一次军事行动,可以重新统合各方面的势力,触动多方的利益,并且五个战略目的达到了四个,可见这个计划的高明之处。

    最后,小朱的应对措施:

    没有,除了刚才跟廷臣一起发的这么些旨意,他是一筹莫展。小朱真的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和领导人。想到这里,小朱气恼的骂了自己一句,准备找点人进来一起商议商议。

    连喊了两声,曹化淳才跑了进来。小朱一看他这么急促,立刻大怒:

    “怎么搞的,你可是内廷重臣,京师大警,你等怎么可以惊慌失措呢?”

    “回皇上,刚刚东厂王公着人送来的军情,小的,小的。”

    “哦?快拿来!”

    但是拿过来,小朱就失望了,老调重弹,后金放了不少风声,说什么袁崇焕放关开门,才导致后金入寇的。王承恩不敢怠慢,连忙派人送了过来。

    “算了,朕不负袁崇焕,元素定不会负朕的。大伴,快拟旨意,朕想知道赵率教究竟是何酋所杀?在何地所杀,这样可以知道胡酋究竟打到那里了。明白吗?”

    “奴才明白!”

    曹化淳写好圣旨往外跑的时候,恰好方正化举着刚刚盖好章的几道圣旨进来。两人一个气定神闲,一个慌里慌张,形成了鲜明对比。

    “方正化,你这般从容,是否有退敌良策?”

    “回皇上,我主圣孝格天,故莫之为而为,臣不虑也。”

    娘的,小朱心中暗骂,说实话,方正化斟字酌句的调书袋,小朱根本没听懂他说的什么。但显然,方正化绝对有料。

    “方正化,朕问的是退敌良策!!!”

    “回圣上,胡酋初冬入寇,纵深千里,其兵皆骑,必然轻装疾进。粮草辎重势必要在京畿、北直隶、遵化四围来解决。如若万岁爷能再发旨意,号令这几地坚壁清野,不日敌可退。”

    “哎呀,对啊,这事居然忘记了,快,快替朕拟旨,坚壁清野。不得留任何粮辎给后金。”

    “遵旨!”

    等方正化出去后,小朱再次陷入沉思,解决皇太极的问题好办,关键是如何将他这次入寇的影响力给降到最低,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袁崇焕则坚决不杀,这事儿小朱有把握,因为今天阁臣的态度虽然冷漠,但明显也是知道自己的心思。既然有默许的可能,老袁估计死不了了。到时候罚他几年俸禄就是了。

    至于其他的政治影响,则必须拿出两全可行的法子出来,否则自己注定败亡的命运将不可避免,只有在这次便改变走向,小朱才能继续走下去,不仅是继续当皇帝的问题,还是能否活命的问题。为了活命,为了不再重演甲申之难,小朱必须从中找到漏洞。还别说,真让这小子给找到了。

    皇太极这次入寇计划中有一个环节,他并没有处理好。这个环节将成为小朱的救命稻草,那就是:赵率教的问题。

    按说赵率教只是山海关总兵,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上,都不高。但是他却是袁崇焕的拥趸。袁崇焕曾经信誓旦旦的上书,说辽东有三人即可:祖大寿、何可刚还有赵率教。

    为了这个,小朱和内阁特意把满桂抽调出来,任大同总兵,为的就是让袁崇焕的军队上下成铁板一块,不再揉着任何不和谐之音。而且,因为议和事情的整个过程小朱都知道,袁崇焕的确也想把议和的事情完成,所以才搞出很多被人非议的事情出来。

    但是,赵率教的死亡,彻底叫袁崇焕清醒过来,现在不是后金要以战促和,而是我大明要以战促和。

    想到这里,小朱不仅高兴起来,刚才刚好叫曹化淳去打听赵率教阵亡的详细情况去了。这样一来,自己就有理由实施刚刚想到的计划了,如今这个舞台,小朱即将成为主角。【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