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太子慈烺 (第3/3页)
来。有小朱这个皇帝在,田家不会乱来。有大明一干文武群臣在,红毛番夷,更是不敢乱来。互相制约之下,南洋理药政使司的架构将异常稳固。
这种大范围内的揣测让步,小范围内的暗箱操作,使得中国在南洋推广殖民地的政策顺利执行。尽管这个架构在将来绝对会产生矛盾和利益争夺,但现在小朱顾不上了,只要能贸易、敛财、开拓殖民地,就先这么着吧。
各种隐患的爆发,起码要在几十年之后。到那个时候,只要小朱能在这个之前,平息国内的叛乱、平定辽东、再把蒙古那边搞定,小朱就有信心重新调整自己的政策。
似乎为了印证政策的顺利,小朱的皇长子出生了。事先专门找经筵的讲师黄锡衮帮忙想几个待用的名字。老先生根据木生火的五行原理,给皇家挑好几个候选的佳字,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慈烺。朱慈烺?这个名字小朱实在有些模糊,究竟是不是当初的名字呢?不管了,名字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即便另一个空间那个与他同名的人命运乖蹇,但小朱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这个孩子一定能得到不一样的世界。
皇后生的儿子是绝对的嫡长子。国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就肯定是他的。根据规矩,要等这个儿子长个一、两岁,证明身体良好、智力正常之后,便可以正式册立太子了。
册立太子既是当初的约定,也是历史的惯性,小朱没有必要在刚为人父的节骨眼扫大家的兴致。
等过了慈烺满月,不知道是钱谦益还是温体仁的本事,把吏部一个主事给翻了出来,这个主事就是当初修改诏书的执笔人,他招供,说是刘鸿训专门批的条子,命令他加上那四个字“兼辖捕营”。
刘鸿训之所以要这么干,是因为张庆臻给了他一万两白银的谢仪。就是贿赂。
这样,刘鸿训更改诏书的事情,就已经可以定案了,这个案子的水落石出,引起了轩然大波。各路言官都上表痛骂刘鸿训,还牵扯出,刘鸿训收受其他人贿赂的问题。
御史刘玉言,吏部尚书王永光等人,皆言:张庆臻贿赂刘鸿训,修改敕书。佳璧供受鸿训指,经过部院会勘,证据确凿,‘鸿训、庆臻罪无可辞’。
刘鸿训和张庆臻都承认了罪行,按大明律例,张庆臻起码撤职查办,刘鸿训起码也是遣戎。之所以刑部定罪中,没有提杀他们俩的字句,是皇上之前的行事风格,使得群臣都知道,如今这位皇上是不会忍心杀刘鸿训的,毕竟恩从上出,群臣也无话可说。
并且大家都看出来,皇上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不想杀人,大家也都很感动。于是小朱刚默然两天,朝堂上的风声就开始发生变化,以钱谦益为首,上书说,借着皇后生子的吉事,皇嫡长子又顺利过了满月,皇上理应要大赦天下滴。
钱谦益的目的很简单,他是次辅,首辅倒了,他就是下一任的首辅。作为继任首辅,不表白一下自己的宽厚和仁慈,将来也不好开展工作不是?
毕竟刘鸿训当初保护了不少人,这些人看着钱谦益见死不救,以后一定会闹点事出来。
温体仁等人则是为了以后找后路,大家都不干净,以后自己要是东窗事发,有刘鸿训的案例在,自己也能拣条命不是?
于是,在各怀鬼胎的前提下,刘鸿训算是逃过了惩罚。
经过各方面的默契配合,国家的大赦名单也定了下来,在早朝上得到了一致通过。
于是,大宴群臣、大赦天下。顺手把刘鸿训也给赦了。刘鸿训回家抱孙子去了。而张庆臻,小朱则看在皇太嫂的面子,罚他两年俸禄,并归家休养三年,严令他自己写病假条上来。【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