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地主家也得过年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四章:地主家也得过年啊? (第3/3页)

的,朕收你...”看着筱筠眼泪汪汪的看着自己,小朱的心又软了下去,按照现在外形上的对比,她比他整整大了近10岁。但在小朱面前却要充当仆人和预备的角色,说起来这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如今又被小朱稍稍冷脸,就给吓的哭了起来,还能怎么办?连忙指示一旁吓的不敢做声的绯儿,

    “去,把熠圣夫人给扶起来吧。”转首面对她,“你也莫要哭了,去告诉张彝宪,就是朕说的,朕不怪他,但惩罚少不了。然后还会考考他红白薯的事情,明天文华殿前的玉阶上,让他觐见吧。注意,到时候,内阁、九卿和他得罪的那些苦主都在,他想有命享受富贵荣华就全靠明天的奏对了。叫他好好准备准备,可别再出漏子了。”

    “婢子代张公,多谢皇上隆恩”

    当晚,熠圣夫人对小朱非常好......!

    ※※※

    文化殿前的奏对非常成功,张彝宪记忆力很好,红白薯亩产达到了3百多斤,这个数据在现在这个时代,属于袁隆平的优良小稻的成绩了。各位大臣都很高兴。就是那20多个县令也都很振奋。

    红白薯,张彝宪卖了一部分,毕竟不能长期存放,加上要玩猫腻,所以卖了不少。总计得银子22万两白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张彝宪,或者这个时代的聪明人,都有一种财务上的精明。红白薯定价在3钱银子一石,张彝宪的计算过程小朱不清楚,但结果却是惊人的,现在大米、小米、白面这几样主要粮食,价格高达一两银子一石。这也决定了,各种银子的发放,多数是用来购买粮食了。而张彝宪只卖3钱银子,就等于平抑或者节省了70%的银子出来。就是扣除皇商的利润,这个比例也至少有45%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全国北方都种植上红白薯,国家的财政将每年节省45%的开支。

    “张彝宪,你别忙着乐,”张彝宪见各位大臣都挺高兴的掰着指头算数,他也高兴的抖了起来,甚至还直起腰,冲着皇上身边的高起潜挤鼻子弄眼睛的。小朱赶紧呵斥他。

    “张彝宪,朕问你,这红白薯明年播种的种子呢?你不会全卖了吧?”

    “回皇上,小的那里敢呦,那红白薯,切碎了埋土里就能发芽,而且枝蔓也可以分段种植,小的已经吩咐金茂了,让他预先留下百万亩的秧苗和种子薯。再刨除田庄的人工和口粮,还剩下300来石,已经运到浣衣局存放了,单等主子开恩,小的就给送进宫里头了。”

    “算你聪明。对了,既然为了其他作物闹的现在中外全知道,朕把国家的税款给贪墨了,那些作物的钱呢?”

    “回皇上,那些作物一共卖了270万银子,小的作主留给庄户130万,剩下的140万现银小的也存在户部了。预先选最好的,用来宫里各监和作坊的备料,一共六十大车,小的也运到浣衣局存放了。”

    这个家伙,还算能干。

    “温卿家啊,朕看这样吧,张彝宪存在户部的银子,先拨出31万,就按当初的税册,分别计算在各地方的税赋上吧。多余下的,就算损耗发下去。”小朱的话音刚落,温体仁还没反映,那20个县令先乐了。不仅税收任务完成了,还能有剩余的银子可拿,刚才还为这趟差旅费从那里出犯愁的他们,能不高兴吗?

    “臣谨尊圣意!”

    “至于张彝宪拿回来的红白薯,朕看就分给在京的上下官员和京营里去,虽说每人分不了多少,但总是个新鲜。然后再下发49万两白银充作咱大明两京十三省官吏的的过年费。就从朕的内帑里出。”说到这里,小朱也掰着指头算了算,剩下60万两,就是内帑今年进的第一笔银子。但愿别是最后一笔。呵呵!

    甭管怎么说,小朱自己掏私房钱替底下人缴纳税赋,还再次调高过节费的额度,这两项举措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尤其是,张彝宪之前闹的太不像话,搞得满国风雨,现在小朱又来个拨乱反正,前后强烈的对比之下,更显的皇上越来越英明,张彝宪越来越猥琐。

    ‘活该’,小朱心说,‘这张彝宪,向来动的脑筋都是歪脑筋,不经常敲打敲打,早晚是事儿!’【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