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整顿三大营 (第2/3页)
这1740万两白银,说穿了,都应该是内帑银子,皇上这么花钱,自己还节衣缩食的过紧日子,着实令他们感动。
但感动归感动,这次民变的势头更猛,要想平复,军饷、赈济、安置等等银两又将是天文数字。
“户部现在还有存银4089万两白银,这些银子,还要留着今后几年的用度,皇上的内帑银也仅剩下370万两了。这钱怎么出?还要好好谋划才是。”
“不单这些,朕已经提前知会了王洽,预支300万两,用来兵器、炼铁、修造船坞之用。恩许令的银子,4000多万两已经到达极限了,再有增加,也不过十万十万的增加,现在我大明就靠着这4000万两白银过活了。”
“皇上,那皇商的孝敬银、镇海舰队的海事银,年底前…”
“孙先生,”小朱不仅苦笑一下,“这两笔银子,今年你我君臣就不要做想了,万事开头难,孝敬银最多最多200多万两,海事银,能有个100万两就谢天谢地了。”
“皇上,不如这样,先发那预支的300万两银子过去,等孝敬、海事二银到户部后,再做补足之用。”这是周延儒的主意。借贷消费,他倒是挺超前。
“现在也只能这样了,但朕先前的预支银子,还是要花费的,好在先期投入不是很多,暂时,先让王洽从内帑支用吧。”
300万,随随便便的就要填无底洞了,明末越招抚越壮大,越壮大越要花钱招抚的恶性怪圈,仿佛重新以历史的惯性出现了。
“列位卿家,朕最先提出的,剿杀策略,失之急躁,但剿抚并举的方略呢?列位卿家有何打算?”
“皇上,此事还当缓行,”钱谦益率先反对,但是见皇上眉毛一立,他连忙接着说下去:“不过,不过嘛,臣倒是想,可继续留用洪承畴,此人杀伐决断,颇有大将之风。先明旨饬斥,并罚俸一年。再发暗旨提拔他为陕西左参政,这样一来既可以平息民怨,又可以暗中向他表明一个态度,朝廷一力招抚,但不得已情况下,可相机行剿杀之策。不知皇上圣裁如何?”
“温体仁,你的意见呢?”想通过这个法子,必须先得到温体仁的认可,因为这是钱谦益的主意。
“臣附议!”
“嗯,”小朱稍稍坐的舒服一些,再开口就缓下了语气。“其他卿家的意见呢?”
“回皇上,发暗旨倒是可行,只是六科给事中那里…”
“哦,这点周大人可不必挂怀,钱某愿当这个说客。”
“那臣亦附议。”
“刘卿家,孙卿家!”这个事情必须人人表态,否则一定会出乱子,洪承畴的本事小朱知道,冷静下来一想,留用还是必要的。
“臣,臣附议。”刘鸿训犹豫权衡了半天了,只能附议。
“臣想的是,以京营出陕西,或可能节省一些银子。”
看看,这就是国家这届的内阁,连主理兵部的阁臣,都在琢磨如何能扣出银子来,可敬的朝臣,悲哀的朝政。
“孙卿家你仔细说说。”
“回皇上,京三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