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皇商、番薯、西洋鬼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章:皇商、番薯、西洋鬼子 (第2/3页)

  “温卿善,然朕亦知,君子正人需先正己的道理,况且,宫中裁撤的安置,朕也想到法子了。”

    “圣智之睿,臣不及万分,敢问其详!”

    “金、陈两家的后人不日即可到京,番薯试种一事,事关万民休戚,不得不慎,亦不可过慎,魏逆田产均为良田,又多荒芜,更近京郊,可使浣衣局主理,让宫中之人退往这些地方,一方面有人试种,一方面对于他们也是一个万全的结局。”

    “圣上英明!”

    “那依温先生之见,内阁会不会通过朕的这个方略呢?”

    “臣想,应不成问题。”

    “那好,那好,可是这金、陈的后人怎么走的这么慢!真是急煞朕也。”

    “呵呵,万岁急迫之心,臣明了。是故,臣曾派人去前于接洽过,那两家,此次派了族人、家人和佃户共300人过来,随行还携带了大量的枝蔓、成物和种子,车驾有百辆之多,冰雪未化,还要保全人员和种子的稳妥。自然是慢了一些。”

    “好吧,那内阁会同王提督,先提前拟个方略吧,一旦番薯有大做为,也好保证不误春耕。”

    “臣尊圣上口谕!”

    温体仁退下后,小朱就回到坤宁宫皇后那里了,现在他和田妃两人都热切盼望这位好皇后赶紧怀上,据宫里人的说法,如今这么英明的主子,第一胎一定是皇子,因为‘所有’的宫女、太监,以及太后太妃们都已经祈求过诸天神佛了。其中竟然包括耶稣和马哈米德,西方的宗教,在大明是宽容接纳的态度。

    想到了这,小朱突然又有了一个主意。

    “曹化淳,曹化淳呢!”

    “小的在,小的在。”他现在是内官监掌印,属于仅次于王承恩的二号人物,最近因为早传开皇帝要裁撤宫中的消息,他正忙着清理人员的工作呢,不过再忙,似乎没耽误他继续肥胖。跪在小朱的面前,能够很清楚地看到胖子曹后背上的汗渍。

    “大伴啊!最近难为你了,可有难处吗?”

    “回主子,为主子忙的再累,心理头也高兴。”整个宫里,只有他时常的称呼小朱为主子,毕竟是从小到大的玩伴啊!

    “朕想着再交你一个差事,不知道你抽不抽的出时间啊?”

    “哎呀,万岁爷,您说的那里话啊!曹化淳还不就是主子的嘛,尽管吩咐就是了。”

    “呵呵,朕听说西洋教有传教士这么个官职,你就帮朕找几个过来,注意,能多找,便多找。”

    “好叫万岁爷知道,传教士并非官职,最多就相当于咱大明的游方道士、化缘行脚的和尚,倒是神甫,才勉强算的上他们西洋教国里的官员。”

    ‘娘的,这我还不比你清楚?’小朱心中立刻反驳了一句,不过作为宫里的大太监,竟然也知道教国、神甫,的确让小朱很是惊奇。

    “那你就帮着朕找几个来吧,还有,他们西洋的一些玩意,你也让他们多带几个过来。”

    “这,”曹化淳偷眼看了看皇后,没敢接茬。

    “怎么了?难道朕的话,你都不听了?”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

    一旁的皇后连忙出言解围了。

    “启禀陛下,曹公是怕言官说皇上玩物丧志。”

    “噢!这样啊!”想想也是,这帮子言官,连贵妃都敢折腾,何况现在地位下降不少的内官呢?“无妨,你去找鸿胪寺的人,通知阁臣,朕和他们一起在,在午门前,一同见识见识这些西洋的番子,就说朕听闻他们的教神,送子之事很灵验。”

    “小的明白了,小的明白了,那小的这就去了。”曹化淳胖脸上乐的直抽抽,这事要是办好了,皇后和懿安太后都会打赏他的,他能不乐嘛!

    办事,为人,要时常的给对方一些甜头,小朱如果是个暴君,或者黑帮头子,也许没必要。但毕竟他只是个善良的普通人,任何事情的实施,一定要多考虑考虑别人,多想想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的理由,才是他这样的普通人最好的生存法则。

    皇后也满脸幸福的羞涩,轻声轻语的陪他聊天,陪他安寝了。

    北京这边的传教士不少,曹化淳的权力和能力都不低,很快就把名单和朝觐的礼物、礼仪写了一个疏奏,分别誊写了两份,一份给了内阁,一份给了小朱。但是不巧的是,那帮洋鬼子恰恰和金、陈两家人同时到的,自然要往后排了,一群洋鬼子,竟然被可笑的给安排到了浣衣局,这曹化淳显然又开始犯糊涂了。

    原来,番薯是福建长乐籍的陈振龙在马来岛发现的,见“朱薯被野,生熟可茹”,便想将薯种引进国内,以济民食。先是在自家房屋的空地上栽种,见不错,就推荐给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增,老金呢,也不含糊,非常开明的就直接在福建进行推广了。

    这些年,全国各地招灾,唯独福建一地没什么大动静。可见这番薯的威力,但是呢,因为金巡抚身体不好,退休后,继任的长官忙着剿灭海盗,没留意这个好东西,也没这个眼光,直到今天,才被大明的朝廷给注意到。

    小朱见阁臣的眼睛都亮了起来,知道自己这事容易办了。

    “下旨,朕钦赐名这红色番薯为金薯,白色番薯为陈薯。着二家各领八百军民,并内宫撤员600,按金氏刊印的《海外新传七则》取魏氏逆田等地,于开春进行试种,以备灾荒。令于福建择址敕建‘先薯祠’,题联曰:“金陈功与课农备,名山祠宇瓣香沾”。

    见内阁成员神色如常,小朱真是发自会心的大笑了。

    “小民等叩谢皇上隆恩!”

    “再赏,金?你们怎么称呼来着?”

    “小民金贸(陈浩)”

    “啊!好,赐你二人,今科同进士出身。”

    坏了,这小子得意忘形之下,犯了大忌!

    “陛下,万万不可!”

    “小民愧不敢当。”

    “主子,此事当缓!”

    …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