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田妃风波(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章:田妃风波(下) (第3/3页)

,三年之内涨到现在五倍左右,三年之后,再有贪污的事情,就别怪我整顿吏治了。’

    ......

    现在小朱的内阁很微秒,刘鸿训是主审逆案,国事上他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来,用他只是用他的威信,好镇场面。群辅中,孙承宗精通军务,国家东北、西北、西南都不安宁,他更多的是安排谁领兵去开战。温体仁和周延儒属于奇道,钱谦益则是正道,有他这个东林领袖坐镇,党争的程度和危害将减为最低。

    这样的组合,人人都把小朱当成最大的助力,寻求他的支持。只有这样,皇帝才能有效控制住权力,这样做尽管卑鄙,但是现在这个滥摊子,不这样是玩不好的。并且这样的内阁班子,也相对稳定了许多,因为大家各管一段,都比着劲干工作,谁也拖不了谁的后腿,谁也不敢被对方比下去。

    处理完‘恩许令’的事情,就是送杨鹤走了,这老家伙,拖拖拉拉的,一会跟皇上要政策,一会跟着起哄跪阶的,精力这么旺盛,赶紧去陕西吧。等他带着1百多万的白银和粮食(其中有大同等边军的欠饷。)离开时,小朱又正式的行使了一个小机谋!

    小朱早就画好了几个图样叫王坤拿去做了,样品拿过来一看,他很满意,于是就让底下人批量去做了。这几样东西分别是:

    青玉山形搁笔若干,中峰处刻书隶体“士责”二字,寓意“朕以国士待卿,汝当知国士之责重若于山。”之意。送给阁臣九卿一人一件,时刻警醒他们,也时刻唤起他们作为文人的风骨。

    脂玉镇尺若干。镇尺之上,镂空双层,刻有芳兰、幽芹的图案,并加入篆刻“质洁真正”四字,借屈原“兰芹君子”之语,形容得到这个镇尺的臣子是“质洁君子,镇国正身。”之意。用来赏赐皇帝认为最好的文臣武将。

    前面提过的‘穆刀’若干,仿雀翎刀(其实就是唐刀)的形制,只是在刀头处的背面,增加了一个刃口,更加便于突刺。刀柄和刀鞘上镶有纯金装饰,故而又被称作‘穆字金刀’。刀身上面蚀刻有“敕造~穆”的字样,取意武穆。

    武穆呢?依据谥法,并非是最高的封号。然而一位将军却赋予了这个谥号无与伦比的至高荣耀。他就是岳飞。无论《满江红》是不是他写的,都改变不了岳飞作为英雄,抬着他高昂的头颅,站在历史的面前,嘲弄着那些跳梁小丑。

    这些穆字金刀是专门用来赏赐给边军重将的,因为明代的军将,相当数量是进士出身,小朱的意图,他们会轻易理解,那就是:皇上希望他们都当岳飞,而不要当张弘范。

    青玉搁笔的噱头,让文臣集团产生了很大的触动,阁臣九卿得到这件东西之后,都慎之又慎的写了很多的心得交上来,这种文章体裁叫做表。总概括就是表明当国士的决心,小朱的最初目的达到了。

    而且产生一个后果,就是‘士责’搁笔在大明的整个官场成了一个时髦玩意,青玉质地因为是皇上用来赏赐给阁臣九卿了,那么下级、下下级、下下下级的官员们,就用老岭青石来代替,人人都搞了一个放在书案上,用来激励自己为国鞠躬尽瘁的心志,这小小物件的功用,大大超出了小朱的预想。

    穆刀也产生了一个连锁效应,因为这几样东西是小朱同时宣布的,所以,大家也都对穆刀的形制做了研究。其中孙承宗和徐光启联名上疏,准备把尺寸略略缩减,金饰换成铜饰之后,用于装备全军。这可就不是小问题了,一旦这玩意华而不实,那不亏大了?所以,小朱决定授意徐光启的工部兵器局,先小批量的制造两千柄,连同积欠的军饷,一同发往辽东锦州祖大寿部,让他们检验一下成效再说。

    至于‘质洁’镇尺,则成为了所有文臣武将的最高追求,谁都想在自己致休返乡的时候,得到皇帝亲自御赐的镇尺一件,这不仅是荣誉问题,还关系到历史上的名声。

    由这三件东西所引发的反映可以看出来,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名声和气节,只要国家真诚的善待他们,他们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取义成仁都是在所不惜的。

    这三样东西公布赏赐的制度之后,小朱和百官的关系又重新融洽起来,关于皇商这事儿,小朱和田怀彝讨论几次之后,试探了内阁一次,内阁的反映还算正常,没反对,但也没同意。

    最后大家说,现在刚是正月,发欠饷,赈灾民,筹办会试这些事情太多,还是先放放再说吧。

    阁臣这个态度,田怀彝倒是挺理解,因为他的设计是几家皇商之中,除了他们田家外,再自民间选两家,剩下的就全送给官僚、勋戚和藩属的代理人。

    那么这些人选上,也需要小朱的‘爱卿’和‘亲戚’们,花费时间进行筛选和考量的,不放一放,也说不过去。

    剩下的日子里,一干人等,鬼祟的往来于阳光下的阴影中,经过无数的许诺、妥协、协商之后,皇商的人选名单也基本定了下来。...【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