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敛财奇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五章:敛财奇谭 (第1/3页)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什么?249万两?”

    小朱不由得惊叫出来!事先怎么想也没想到,崇祯原来这么穷!!!原本还想着用内帑的钱救救急用,然后慢慢琢磨如何挣钱,但现在是没戏了,2000多万和249万,这对比也太强烈了?除了苦笑,小朱总不能发呆吧?

    想到这里,他重又拿起了昨夜的奏章,难道真的要加赠三饷和裁撤驿站吗?不,这个历史上的怪圈,绝对不能走下去,走下去就一定会死。

    不走下去似乎又实在没有更好的法子,现在只好全部寄希望在曹化淳抢魏忠贤的银子上了,但魏忠贤的银子他也不太敢抱希望了,不过怎么也应该有个一、两百万。这笔钱一到位,先赶紧把九边官军的欠饷发下去,亏了谁,也不能亏军队啊!至于百官的欠俸问题,大家心知肚明,都不是靠俸禄活着的,何必给他们填牙缝呢?先紧着赈灾和边军吧。

    “现在谁当班呢?”

    “回皇上,小的张彝宪请旨!”

    “耶?”小朱不由得笑出声来,这家伙昨天整陪了他一天一夜,如今又跑出来了。还挺有精神嘛!“你不是按例休息去了吗?”

    “呵呵,回皇上话,小的按万岁爷昨夜的三道口谕,一早就找人发旨寻金、陈两家后人去了。又把皇上画的图稿送到官坊中去度造,刚才领着王坤去御用监办理了交接事宜,小的总觉得皇上恩情大如山,故此又过来看看皇上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吩咐。”

    要不怎么说小朱原来的班底脑筋都不好使呢!其实张彝宪没必要说倒数第二句的,但现在他这么一说,等于承认了他和王坤这哥儿俩就没干什么好事儿。御用监的东西,件件都是宝贝,估计这俩笨蛋没少划拉。不过小朱也想开了,现在用人之际,内廷外朝,只要能跟他一条心干工作的,都要留用,至于将来,就看这些人能不能谨守人臣之礼,知不知道进退了。像张彝宪这样的智商和情商,倒也好控制,自然先放宽一点要求。

    “好,你去传朕的口谕,给黄立极、刘鸿训他们几个,就说刚才送给他们的四份奏折他们看过没有?看过的话就过来吧,朕在东侧殿等他们。”

    无形当中,刘鸿训现在是红人了,李国普当初举荐,不过是持重之举,害怕高起潜他们滥捕京师,才安排个文官过去。

    但没想到刘鸿训还真敢抗旨救人,这样一来,不论是皇上还是文武百官,都很佩服这家伙的骨气,现在尽管还没有签卜出新一届的内阁成员,但刘鸿训是肯定要进的了。

    黄立极他们再有一个月就退休,所以,这次侧殿的会议是六个人组成,还有一个是新任户部尚书毕自严,原来的户部尚书黄运泰等人已经在‘黑阶之夜’给抓起来了。

    这几个人是各怀心事过来的,小朱让太监早就摆好了绣墩和茶几,再摆上茶杯,俨然一个新春茶话会的概念,只不过这个轻松的概念需要讨论的是异常沉重的话题。

    “启奏圣上,徐光启的疏奏的确很好,但是国库也的确没钱,辽饷尚未增加,再增加练饷,臣恐会突生变故,还是缓行为上。”

    “好吧,内阁下票拟吧,但是,新军这个方略一定要在三年之内施行。不过嘛!一旦国库余款,应先以编练新军为要。”

    “臣等遵旨!”

    “禀皇上,春闱一事,臣虽是礼部尚书,但明年致休,恳请皇上还是尽早选任新的尚书为佳。至于考题嘛,也当由新任尚书拟定后,报皇上圣裁。”

    “也是啊!诸位爱卿,新任礼部尚书的人选,你们可有推荐吗?”

    “臣举荐南京礼部侍郎钱谦益。”

    这种话头,刘鸿训是不会乱开口的。但黄立极他们却要卖个好处给新贵们,所以还是李国普,直接推荐了钱谦益。

    “也罢,钱爱卿足以胜任,那就下一个吧。”

    按大明后期的规律,礼部尚书通常是当然的内阁成员,多数情况下,还是首辅的不二人选。在座的几个任,听到皇上首肯了钱谦益的任命,都对视几眼,显然,新一届内阁又定下了一位。

    后两个议案进展的非常顺利,本身既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又都有了合适的人选。左副督御史杨鹤被任命为总督山陕军务。山东布政使熊文灿被任命为新任福建巡抚,原来的巡抚潘汝桢,就直接借着他宣他晋见的时候,补杨鹤的空缺就是了。

    至于裁撤驿站的问题,小朱忽然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朕想,这驿站裁撤每年不过节省30万两银子,国库再少也不缺这点钱,不若这样,我大明朝会、要闻、旨喻等行文,凡是要发明刊到各地的。可让各地驿站在站内设立一个宣讲牌楼,把朝廷下发的明刊直接贴在牌楼上,过往商贾或者行脚,都可以缴纳铜板来查阅。这样,驿站也多一份贴己不是?”

    预料中的反击是一定的,毕竟让人花钱看朝廷的文献,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形,很有与民争利的嫌疑。但人家小朱的理由更充足,驿卒的安置问题,谁都没个准谱,这些人一旦失业流离,不成为流寇才怪!第二个,现在国家吏衙冗疴,使得好多国家原本非常良好的政策,根本传达不到百姓黎民的口耳之中,这么干也是政务公开透明化的方子嘛!

    他的第二个理由,让刘鸿训等人没了法子,因为这些文官整天吵吵皇帝要开诚布公,已经吵吵了200多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