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侠之大亢龙有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章 侠之大亢龙有悔 (第2/3页)

守不住,不管是成功,是失败,全归于这八个字。

    那八个字虽然配得上大侠。但又不同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最怕遇到的现实问题是:一个人没法选择出生的民族和国家,更未必能决定所站的立场。发生冲突时要如何抉择?

    书里,书外,萧峰都试着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被单纯的描写成武学奇才,寻常的一招一式在他手里施展出来就是有绝大威力,一套太祖长拳打得少林寺高手节节败退,出手正大光明,掌力雄厚绝伦,端的是一代高手风范。他为人忠厚,四长老叛他要杀他,他甘愿以自己鲜血替他洗罪。他能谋善断,一场叛乱被转眼间平定。他身为天下第一大帮帮主,绝不摆高手架子,可以和段誉结拜,和帮中弟子也打成一片。

    丐帮在他治理下日益兴旺。

    这样一个看上去毫无缺点的人,因为发现他是契丹胡虏,立刻不容于天下。

    加上巧合安排,他成了杀父母,杀恩师,天下人共弃杀之而后快的大奸大恶之徒,一夜之间他不容于中原武林,远奔塞外,一过雁门关,此生永不还。即使他是契丹人,他一样是个英雄,聚贤庄千万人吾往矣,“我杀你不是忘恩,你杀我不算负义”,打得群雄束手;少林寺外燕云十八骑奔腾如千军万马,隔空数掌震退星宿老怪,一把抓起慕容复掷飞,“北乔峰,南慕容”的确耻于齐名,没有人敢不承认他的男儿气概,提得起放得下。

    但是他越是英雄,他的不幸就越多。

    不像段誉得失由命,不像虚竹不求自得,萧峰最主动追求却最苦,最爱的阿朱死在他掌下,追寻的大恶人是他父亲,他没有一件仇能报,没有一个人可恨,也没有一个人能爱,他自信半生多行仁义,然而他最后发现那些朋友还不及刚认识的两个结义兄弟。他道:“我一向只道契丹人凶恶残暴,虐害汉人,但今日亲眼见到大宋官兵残杀契丹的老弱妇孺,我……我……阿朱,我是契丹人,从今而后,不再以契丹人为耻,也不以大宋为荣。”他是契丹人,但是他生长在汉人间,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还是想做一个汉人。

    所以契丹南下入侵他阻止,在他内心里已经依然认为自己是汉人,但汉人不容他,契丹人也不容他,他最后想的是去两边都不是的女真族度过余生,但是最后他阻止了辽国入侵,为大宋立下大功,成为辽国的罪人,他父亲的仇恨有一个无名老僧来化解,他却没有,所以他终于自尽于雁门关前。中原群豪大哭,承认“你虽是契丹人,却比我们这些不成器的汉人英雄万倍。”只是那些话他再也听不到。雁门关前绝壁屹立,几百年前,这里没有辽国,没有大宋;几百年后,这里也没有辽国,也没有大宋。

    说一千,道一万,书中最后还是没能给出问题的答案。只不过因为多了这些,萧峰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变了,好像变身成一个穿越者。现实该怎么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