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雁门关义弟开窍 (第2/3页)
知道,盟主本人最重要的不是武功高低,而是其领导才能以及在武林中的威望。可是以北乔峰的领导才能、高强武功和赫赫威名,在没得到丐帮支持的情况下。在中原武林的决策中都没什么发言权。更别说他慕容博,即使玄慈和汪建通都被杀,丐帮和少林要向契丹复仇也只会在内部推举人选当武林盟主,慕容博想通过武力高低来决定盟主。不过是一厢情愿,人家根本就不会同意。
慕容博如果想当武林盟主,得到中原武林的支持。从一开始就要自己参与到雁门关一战中,广交中原武林精英,并尽力争取少林和丐帮的好感,亲身投入到雁门关首批伏击队伍。
萧峰分析道:“如果他想借刀杀人,大可在父亲和玄慈方丈、恩师汪帮主交战之时借故开溜,待到两方两败俱伤时再出来收拾残局,将所有人杀干净,不留活口。然后将我方从人换上契丹武士服,做出中原武林群豪确实与契丹夺经武士血战后两方几乎全军覆没,只剩自己力战后幸存的现场。这时回到中原再开武林大会,便有了一定的江湖威望和信任基础,是雁门关之战硕果仅存的英雄,武功之高在当代又几近无敌,武林盟主竞争的两个主要对手玄慈方丈和汪帮主也已被除掉,这时做武林盟主便接近水到渠成了。”
再进一步想,慕容博当上了中原盟主后,大可利用大宋朝廷对武林人士的不信任和对外政策的软弱,挑拨大宋官府与武林人士的关系,加大、加深中原武林对大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恨,拉动更多人更心甘情愿跟自己扯旗造反。如此,他南慕容的复国梦倒也并非完全不可为。
要挑起战端,其实还有更好的办法,例如直接投入辽国,辅佐对中原有野心的辽主,怂恿辽国对宋开战。他祖上慕容氏与契丹都源出鲜卑,也算是颇有渊源。
然而,他虽然制定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却没对计划的各个细节进行周密的思考及部署,反而像守株待兔般听任事件随意发展而不加把握控制。最匪夷所思是在计划最关键的雁门关一战,他似乎都没亲自到现场去观察事件的发展,放任丐帮汪帮主和少林玄慈方丈回到中原,使自己阴谋败落而彻底丧失了中原武林领袖人物的信任。那一战,交战两方的损失之大自不用说,可他这藏在幕后的阴谋策划者又得到了什么好处么?
什么也没有。
一个宏大的计划由于自己的不作为而流产,自己还不得不装死逃避玄慈方丈的责难,损人不利己,就是他慕容博在雁门关一战的写照,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萧远山听过儿子的分析,肚子都快要笑痛,偏又笑不得,不由已泪流满面,却不知该找谁发泄。
萧峰继续剖析慕容博,材料主要是来自秦朝,但也有不少是自己这些天另行收集而来。对那些来自秦朝的材料,也都经过了另行验证,重要的甚至经过多方验证。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没说给父亲听,早被各种误会吓怕了,实在不敢再轻举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