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好船篇:斯巴达战士不会死去,他们只会在地狱中团聚(含剧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好船篇:斯巴达战士不会死去,他们只会在地狱中团聚(含剧透) (第2/3页)

尔夫人中风病倒之后,美国总统托雷多这个“拉丁儿童”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激进和富有攻击性――或者说,用美国政坛新崛起的“牛党”领袖,有着“少女富兰克林”之称的罗斯福家族小公主夏洛特?罗斯福的话来说,就是他本来就是个隐藏很深的红脖子,只是暂时被蒙代尔夫人教科书般的不列颠搅屎棍路线给掩盖了而已……

    当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关于琼州巨型质量加速器“通天之路”的决议通过之后,托雷多就正式抛弃了蒙代尔夫人提出的和中国竞争的道路――于是乎。现在的余大炮仗,就必须要面对上千公里外的。那个强大的对手:同样由三艘核动力航空母舰组成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航母打击大队……

    在上千公里之外。用远程巡航导弹和raq-47b型无人攻击机对皇家武装力量(或者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登陆部队实施打击――如果中国海军出击的话,就在大洋上击败没有岸基空军掩护的中国海军舰队;而如果中国海军,就直接给皇家武装力量以重大杀伤……余勇不禁想起了此前自己曾经看过的一部,由国防大学某教授写的小说(备注:《火球的距离》在本世界为正式出版的实体书)――这位教授不仅准确地预言了很多国际政治走向,而且现在连美国海军要用的战法都猜透了……当然,余勇并不相信什么“乌鸦嘴的距离”这个说法――因为如果他是美军指挥官的话,他也肯定会采用这种战术。

    不过,自己该怎么破局呢?余勇一时间有些踌躇――美国海军的打法明显是“猥琐流”,凭借其优势的水下舰队。在舰队防空圈外围设置潜艇警戒幕,一方面可以用来防御,让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不敢前出,把美国海军舰队纳入到asbm或者舰载航空兵的有效杀伤半径内;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进攻,通过改装的“俄亥俄”级潜艇发射巡航导弹,杀伤中国登陆部队。虽然所谓“三百战斧神教”基本上是在扯淡,但是有一点是没错的――如果顶着巡航导弹攻击的话,就算成功登陆,也无法避免重大伤亡……

    所以。自己必须解决美国海军舰队――但问题是,怎么解决呢?直接让舰队贸然前出,不经过反潜作业,那基本上就是找死;而先执行反潜作业。又会面临两难的境地――用攻击核潜艇反潜的话,自己手上的095和097根本就没法跟美国海军数量庞大的弗吉尼亚级和洛杉矶级对抗,而航空反潜又要面临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威胁:f-35c显然对付不了歼-24a。就连对抗歼-21h都有点吃力,但是偷袭个把反潜巡逻机还是轻松加愉快的……

    自己该怎么对付这样强大的敌人呢……余勇一时间也有点底气不足:出发之前他还在抱怨那位掌管政府大权的蒋玉成亲王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可是现在他却也有点理解那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了:责任这么重大。可敌人却那么强大――中国海军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太缺乏海军传统了……

    当然,传统本身不能当饭吃――但是美国海军,同样也要比英国皇家海军和苏联红海军幸运得多:就算再怎么衰落,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二的经济体,依然有着仅次于中国的工业体系,依然养得起十艘航空母舰――在广袤的大洋上,年轻的中国海军,对航空母舰的运用,依然不是美国人那个级别的。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经济第一大国。在军备数量上,已经可以在东亚地区和美国人平分秋色甚至有过之。但是面对美国人强大的海上力量和远洋打击能力,他还是感到了压力。这不是一种国力差距所造成的压力,而是美国人苦心经营这些年后,所形成的惯性优势。他们的经济实力开疆拓土不足,守御现有的地盘还是足够的――他们可以在中国的家门口,在不用担心自己本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作战,而中国却做不到这一点……

    想到这里,余勇甚至觉得有些矛盾――自己之前一直急吼吼地等着皇家最高统帅部签发决战的命令,可是现在,余勇却有些纠结:尽管理智上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但是感情上,他却隐隐有种任性的想法――要是那命令不会下达,那该多好啊……

    “司令员同志,0号保密线路来电!”

    就在这时候,cic内一名通讯军官的声音,却突然响了起来,一下子打断了余勇的思路――0号保密线路?皇家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要来了么……余勇叹了口气,定了定精神,“接进来!”

    “是。首长!”

    大屏幕上,出现在余勇眼前的。是一个脸型微胖的青年――余勇当然认识他:他就是内阁政府实权的掌控者,影丽珊白二世女王陛下的哥哥。蒋玉成亲王。现在他手上握有女王陛下和周思琪首相共同签发的授权书,事实上已经成为了皇家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屏幕上,蒋玉成好像正身处于某个黑暗的空间里,只能看到被幽暗的绿色光芒照映着的脸。

    “亲王殿?!”余勇十分吃惊――难道现在蒋玉成没有在皇家最高统帅部地下指挥中心的作战室里?

    “余大炮仗,你不是要命令吗?”蒋玉成轻声说道,“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