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创新性”研究 (第2/3页)
一就是第二。高三时光荣入党,党龄比我们的辅导员还长一年――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家伙简直就是楷模一样的存在。”
“确实是教科书一样的模范生啊...”蒋玉成叹了口气,“不过,说句不好听的,葱省也算是高考大省了,在他家那边的学校,能考到前几名的话,那怎么说也应该是考清北的尖子生吧!可是,为什么...”
“是啊,这家伙本不至于跟我这样一个考军校失败的二表本科生为伍。”还不等蒋玉成说完,余宝晨就用自嘲的语气说穿了一切,“本来这样一个人物,确实不应该沦落到我们这样的学校――然而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很不幸的是,虽然诸葛明很适应教育制度,可是教育制度却不欢迎他。他两次参加高考,结果屡战屡败,和平时的发挥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这样一来,别人和他自己都发现了这个模范优等生的阿喀琉斯之踵:他不擅长应付考试。
“于是他只能进了东北理工大学,希望凭借实力干出一番名堂来。优秀而不得志的人,往往有点愤世嫉俗。”余宝晨扬着眉毛摊了摊手,“而我呢,因为善于发表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言论,居然就被他当成了知己,有什么好事都拉着我一起沾光,这次的创新性实验也不例外。”
“凭借实力,干出一点名堂来啊...”听着这句话,蒋玉成不禁想起了余宝晨曾经对自己说过的一些事情,比如她高中时代,努力想要振作起麻木的班级的故事...不过现在看来,诸葛明在理工大学,似乎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这一点吧!就算是诸葛明再怎么应付不来考试,他的成绩碾压一众只靠考前抱佛脚,挂科如吃饭一样寻常的学渣也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何况他追求的是自己的成功,改变自己的命运总比改变别人的命运容易,“独善其身”总比“兼济天下”好实现多了...
理工大学的财政是余宝晨经常嘲笑的对象,不过这应该不会影响到诸葛明这种鹤立鸡群的人物――那么这也就意味着,他在应该就是蒋玉成所憧憬的那种,在学校里拿奖学金拿到手软的大神...而且从现在看来,刚刚大二就跟着教授一起做研究,还发了jacs的论文,这样的成绩即使是放在211+985的大学里,也可以说是非常耀眼的存在了...
虽然说话的时候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蒋玉成瞟了一眼睡眼惺忪的神将――但是,余宝晨会跟这位诸葛明一起参加这个项目,可能也是因为她在诸葛明身上寄托了自己对于他与现实抗争的期望吧?
对于这次审批,诸葛明自己肯定是志在必得的――而蒋玉成呢,听了余宝晨的介绍,也对此没有任何的怀疑。他扫了一眼前面坐的那一排教授――自己作为大二的学生,已经对这些人有了足够的熟悉,就算是不看正脸只看后脑勺也能认出谁是谁来了,不过,怎么有个格外突出的后脑勺显得很碍眼呢?...
“艹,”蒋玉成骂道,“怎么陈大个子也在评委里面?――有他在就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