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民生与公平 (第2/3页)
司马微微一笑,也没有看面前放的那份方案概要,朗声说道,“……这个方案的出台是经过几次反复的。其实在我来五塘之前,初稿就已经成型了,制定这个调整方案的原因,是县里对于我们乡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来到之后,方案出了第二稿。总体没发生什么变动,只是按我的要求,增加了一块关于劳务输出对我乡经济发展影响的评价……随后博美案发,导致我们乡内部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这个方案又有修订,可以说是基本被推倒重来,这是第三稿。”
“……之前由于班子缺额比较多,县里的工作重心也在博美案上,才一直拖到今天。多的我也不再做解释了,这份文件昨天就发给大家了,大家提前应该都看过。”
“……今天我要强调的只有一点。这个方案的调整的重点,就在‘民生’两个字上面。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主要原因是,当前我们五塘乡的经济结构,基本已经固定,短期内很难发生重大的变化。在数量突破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把提升的方向转移到质量上就成为一种必然……”
“……尤其是把基层民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提上来,才能给我们乡未来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好了,大家说说吧,如果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继续完善,尽快上报县里。”
司马这番说明丝毫不带烟火气,就是在非常平淡的诉说着这份文件的形成过程。
他并没有特别强调自己在农资批发市场上的立场,也没有对他那种已经被很多人私下评价为“杀富济贫”、“平均主义”的理念进行更多的解释。
司马讲完之后,黄秋华立刻接着开口,“这个方案的拟定,从头到尾我都有参与。我们必须承认,五塘乡的自然禀赋也就这样了,如何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的提升我们乡的经济发展水平,难度可谓不小。”
“司马乡长来到之后,率先提出的以‘民生’带动发展的思路,非常契合我们乡的实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