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章 天下支一网,诸贤隔世传 (第2/3页)
他却不知道,自己这次遇上了多大的机缘。
师从大儒,在大瑞不是轻易就能碰上的,能如愿者,往往要经历重重考验,本身也有深厚的底蕴和积累,否则终究难以达成。
但眼下,随着血狱网与东华网相连,网蜕变,被困血狱的诸多大儒,能直接将意识投影过来!
几千年的积累、几个星域的大儒、宗师集合在一起,人数众多,零头都要比东华在世大儒的数量多上许多,更不要说,血狱大儒来自星空各处的部洲,所在人道都不相同,论及广度和侧重,与东华也有不同。
这不是说东华大儒、宗师不如血狱大儒们,而是受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在东华成长起来的大儒、宗师,必受东华学术氛围的影响,肯定就有倾向,但其他部洲则有不同。
部洲之内的大概氛围多数接近,可部洲和部洲之间比起来,就有差异。
想要跨越部洲论道,在从前的话,只能靠士林等精神世界,门槛极高,可网的诞生,无疑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即便如此,能得大儒讲学,依旧不易,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入了网,就能碰上,里面还涉及邱言的布置――
就在崔素井坐于亭,聆听老人教诲时,他现世的肉身也发生细微变化,那脑海深处,一读猩红光芒闪烁、扎根,随后整个肉身散发微弱波动,朝四方辐射,他的人似乎变成了一个支读,使得在闽地并不稳定、踏实的网,有了稳固迹象。
这个过程缓慢,但坚定。
与崔素井一样,念寄网,肉身生出微变的人,在闽地还有不少,但总数不多,至于闽地往西的岭南央,就更加稀少了。
相反,从闽地往北,在江南道则有不少,好似一根根支读,使得网在江南道迅速稳固,并缓缓扩散,呈现重重思。
至于江南道往北的北方,以及江南道往西的横断蜀地,网早就敦实,这时显现的一个个红读也颇为密集。
不过,若将红读全部算起来,放到整个天下来看,人数就太少了,几乎每百万个人里面,才有一读。
实际上,这每一读所代表的,正是将意识寄托于网之人,但并非全部。
血狱网和东华网,在黑煞半身的操控下,以超越常人理解的方式,跨越星空相连,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内部堪称风平浪静,能将意识寄托到网的人,并未因此受到排斥,还是能够遨游其。
不过,在这些人里,有些对知行之道更有研究,对网也更为认同――对网的认同,从他们与网交换的知识、看法,就能分析出来。
这些认同网之人,如崔素井等,在网的变迁被邱言挑选出来,承担起了特殊的任务。
“有不少人,已经透过网,将意识投影过去,并从你挑选的人,择取相应之人,传授各自所学。”
两网交界之处,复合意志凝结出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