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退路 (第2/3页)
。
督监府不是他们自己家,人多眼杂,暗流涌动,想带着蓝兰和夏翩跹从这个院门里迈出去,简直比登天都难。
别说甩手走人全身而退了,就是方子天能让姜午阳在督监府里吃饭吃到今天,这已经是大仁大义了。
现下整个江湖在他眼里,简直就是自己家后院的池塘,养鱼逗虾想怎么搅和就怎么搅合。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卸磨杀驴过河拆桥这都是人之常情,没有了用武之地的英雄,不杀?留着能作甚?
日子就在这样岌岌可危的形势中渐渐消逝,且说在天启六年四月的某一天里,有东厂宦官来督监府里宣旨,诏书上称魏忠贤将方子天由锦衣卫青龙使升迁为工部大都督,执掌北京王恭厂,并要求其即日赴京晋见。
早在天启四年六月初一那日,副都御史杨涟杨大洪,上疏熹宗,弹劾魏忠贤。
其时杨涟在奏疏中列举了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其上揭露他迫害先帝旧臣、干预朝政,逼死后宫贤妃,操纵东厂滥施淫威等罪行。
最后杨涟向熹宗指出,如是让魏忠贤继续专权下去,那恶果就是“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内,亦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
他请求熹宗,务必大奋雷霆,集文武勋戚,敕刑部严讯,以正国法。
见杨涟此疏,字字句句,如雷霆万钧,击中魏忠贤的要害,其他大臣闻言也纷纷弹劾,奏折不下百余疏。
魏忠贤闻疏后惊恐万状,连夜慌忙跑到熹宗朱由校面前哭诉其冤,并利用朱由校不识字的缘故,削减其罪状。弄得熹宗真假难辨,好坏不分,反而温言抚慰他说定要严旨切责杨涟。
自此以后,魏忠贤对杨涟恨之入骨。
四年七月,魏忠贤与外朝大臣的斗争,或者说,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正式进入公开的阶段。
要说从那时的形势看,反对魏忠贤和阉党的力量还很强大,无论哪一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熹宗年少好游戏,魏忠贤等引导他于陆地走马行猎,于池中窍水泻珠为乐,又利用他喜爱木工的特点,每在他手操斧锯时参事。
在朱由校的眼里,国事远不如他引绳削墨、营筑小室重要,他不等听完,便说:“好为之,汝好自为之。”
自此数月后,朝政的议决权逐渐真正为魏忠贤把持。
天启四年十月,魏忠贤矫旨责杨涟“大不敬”、“无人臣礼”,将其革职为民,又以“移宫案”定罪将其诬陷下狱,后酷刑至死。
那时魏忠贤认为,仅以移宫一案定杨涟等罪,尚难以昭彰,且牵涉人员太少,便招起朝中同党把反对派官僚开列名单,括入百余人,称为邪党,而将阉党六十余人列为正人,以此作为黜陟的根据。
其手下别出心裁,作《点将录》,又以《水浒传》中的聚义领袖的名号排东林党人,上有天罡星三十六;地煞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