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意外 (第3/3页)
身后这条,快、安全。”
她语气上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似乎是她对于心里期待已久的事情的最终到来显得很是平静,邱莫言瞄了一眼挡在那晕死人身前的夏翩跹。又道:“要不要属下杀了她?”
摆了摆手,方子天起身后冷笑一声走进密道:“敢跟过来就杀了她。”
邱莫言看着夏翩跹的神色中有一丝迟疑,但一瞬后还是跟了上去。
搂着叶声闻,夏翩跹像一只看见老猫利爪的小鸟。她缩在角落里一声没坑,眼见着那边三个人走进了生路。
※ ※ ※
卯时,旭日初升,万道长矛般的金光从漫天阴云中抛射下来。
晨雾尚未消散,而沉寂了一日的官军已然出动了。
烈火升起的浓烟滚滚无边,弥漫了整座城池。
眼见那在风中猎猎招展的大字旌旗已然残破不堪,似乎顷刻间就会坠落。城楼之上更是死尸伏地,那些血已干滴的死人横七竖八地晾在那里却无人前来清理,浓浓的尸臭味与汗臭味相互夹杂着,充斥在空气中,刺鼻难闻。
城下官军居中十万步兵十万骑兵,两翼炮石大车不计其数,放眼望去那密密麻麻的金鳞铁甲大军真如秋色中的麦田,金光闪闪一望无际!
一阵雷鸣劲急的战鼓过后,骤然之间,官军号角大作,对面十万骑兵、两翼攻城大车按兵不动,居中步兵则个个举起两人多高的铁皮大盾、跨着整齐步伐山岳城墙一般的向前推进。
恍如金色海潮自平地席卷而来,他们每跨三、五步口中必喊一声“杀”,直使山河大地都跟着那沉闷的嘶吼一起颤抖!
两军交战在即,可义军将领们在这要命的当口却寻不见了首领徐鸿儒。
城上将士不过泛泛之辈,如今城楼防守端没了徐鸿儒的呼风唤雨之能,万般无奈之下几个主事军将只能命所有兵士将整个邹县内仅剩的箭矢尽数放将出去。
空中无数羽箭狂飞,拖着长声厉响的箭雨如蝗虫过境般铺天盖地的纷纷划破晴空,然而城下官军在十万块铁皮大盾的护佑下,中箭倒地者屈指可数。
官军兵士健硕的身影,如波浪般起伏,一浪接一浪,后浪盖前浪,眼见没了风雨砂石的阻碍,他们震动天地的喊声中有着前所未见的兴奋!
这种兴奋,相互传染、相互激励、直将心中三个月以来的恐惧尽数化作了攻城杀敌的仇恨!
未几,心中被仇恨所激励的官军第一次登上了城楼!
相比之下,面对着手持刀刃蜂拥迎上、个个满脸狰狞的官军,那些失去主心骨的义军显得寡难敌众。
天边,旭日辉映云霞,赛过方从热炉里倾倒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映着疯狂的杀戮,映着炽热的烽火,映着处处凄厉的嘶喊......(未完待续。。)
ps: 注:根据资料记载,明末徐鸿儒起义的声势浩大,活动范围遍及半个山东,给明朝统治者以严重的打击。但徐鸿儒在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没有采取机动灵活的斗争策略,乘机扩大战果。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反而采取了固守一城一池的消极的作战方法。徐鸿儒起义历时190余天,最后虽然失败,但却点燃了明末农民斗争的烈火,高敲响了明王朝的丧钟。过了不到七年,席卷全国的李自成起义就爆发了。小说涉及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只因故事发生在其大背景环境下。其中情节和语言描写均为角色角度触发,是剧情所需,不涉及任何作者本人观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还请以正规书籍资料为准,故事只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