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鸿门宴” (第3/3页)
理了理思路,回头介绍道:“李总,港币发行的确是以100%的美元现钞为储备金的,但现钞只是最狭义的货币。除了现钞之外,加上各种存款,还有一个广义货币,经济学上叫m3。
现在市面上流通中的港币现钞大概为820多亿,而广义货币却高达28000亿港币左右,其中有16000多亿存款,以及相当于11000多亿港币的外币存款,占广义货币的40%。所以,香港虽然有超过7000亿港币的外汇储备,但如果有某种强大的外来冲击使公众信心动摇。引发相当比例的港币存款要挤兑美元的话。那港币就有可能发生信用危机。”
经济学原理李晓山不懂。但他经历过轰轰烈烈的“价格闯关”。
那次人民币产生信用危机,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谁都怕钱不值钱,有门路的把钱从黑市换成美元或港币,没门路的则想方设法把钱花出去。
万人空巷,银行和商场门口挤满了人,有什么买什么,不管买回来有没有用。据说香港1983年发生经济危机时的情况也差不多。
个人资产缩水,公司资产同样会缩水,李晓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脸忧心忡忡地问道:“那能不能避免危机发生?”
“这个问题基本上无解。”
章程暗叹了一口气,看着车外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淡淡地说道:“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经济危机史。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始终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这种状况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改变。
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直观上看无疑是频度在增加。过去十几年。美国、日本、英国、墨西哥先后被击中,而每一次危机过后。人们都会痛定思痛、总结教训,修补监管制度,调整政策方向,完善技术体系……可是反反复复地亡羊补牢,却依然无法阻止危机的再次发生。”
李晓山一愣,旋即反应过来,顿时摇头苦笑道:“看来我得好好看看《资本论》了。”
赶到钓y台国宾馆已是中午十一点,整个国宾馆古木茂密、碧水潺潺、绿草茵茵、柳堤弯弯、石桥小径通幽,恰似人间仙境。在郑局长的带领下,他们的车一路畅通无阻的开到18号楼前。
这是一栋外部保持皇家宫殿风格,内部现代化装修的建筑。黄色琉璃瓦铺顶,绿色画栋,雕梁环绕,楼高三层,处处富丽堂皇、金玉交辉。一楼是会议厅和餐厅,二楼和三楼是客房,家具都是紫檀木精雕而成,落地宫灯分列四周,尽显雍容瑰丽。
“章先生好。”
“章先生,李总,我们又见面了。”
赶上饭点,郑局长轻车熟路的把二人请进餐厅,吴金华等也是刚刚赶到的十几位香港客人,不约而同地起身相迎。
顾先生正笑容满面的坐在里面,章程一边跟众人点头致意,一边快步走过去笑问道:“顾先生,您什么时候到的?”
“前天下午,知道你很忙,也就没给你打电话。”
吴金华特别给他留了座,章程也不客气,坐到顾先生身边笑道:“不管怎么忙,陪您老的时间还是有的。”
不是谁都有资格让章程说出这番话的,顾先生很是欣慰,拍了拍他胳膊打趣道:“章程,我风风雨雨几十年,方方面面朋友不少,但真正能让我欣赏佩服的却不多,你是其中之一,而且排名很靠前哦。”
未来的特区政府财政司长忍不住笑道:“顾老,章先生年轻有为,在商场上和科学上获得那么多成就,谁不欣赏,谁不佩服?”
“曾先生说得对,曾先生说得对,看来我真老了,有志不在年高,居然稀里糊涂的倚老卖老。”
吴金华笑而不语,郑局长的笑容显得有些诡秘,来自财政司和行政会议的几位成员,则像顾先生和曾司长一样,变着花样的奉承起来。
捧得越高,摔得就越重。
章程可不会上这帮老狐狸和小狐狸的当,拿起筷子犹豫了半天又放了下来,一边环视着众人,一边似笑非笑地问道:“顾先生,郑局长,各位未来的特区政府官员,我怎么感觉这顿饭像鸿门宴啊!”
“什么鸿门宴,家常便饭,顾老请客。”
“顾先生,郑局长,您二位让我心里有个底儿行不行,不然这顿饭真不敢吃。”
郑局长抬起胳膊看了一眼手表,随即若无其事地笑道:“z席一会儿就到,我们得抓紧时间,到底是不是鸿门宴,等会儿就知道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