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年旅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年旅馆 (第2/3页)

在特区或东广,但发电与输配电以及其它一些业务,将会转移或投资到内部省份。”

    nb电子不动,常书记这才松下口气。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又就其它分公司注册的问题,进行了一番协商,直到确认即将搬往沪江的中国公司总部,只是一个相当于办事处的机构,只负责管理和规划,并不从事经营之后,这个算不上谈判的谈判才宣告结束。

    回特区的路上,李晓山和丁文明同行。

    对孔区长而言他们算不上外人,很不快地埋怨了一番。整整打了五、六年交道,说走就走,李晓山感觉很过意不去,只能耐心地听着,从上车到下车都没有反驳一句。

    真正当家的是刘思伟和章程,常书记决定做最后一次努力,把李晓山请到办公室,一边招呼他们就坐,一边问道:“李总,刘主席和章工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章工在圣彼得堡大学有课,还要为北极科考做准备,段时间内肯定回不来。刘主席已经不再过问集团事务了,就算回来也不会就中国公司迁至问题表态。常书记,真对不起。我们应该事先跟您打个招呼。”

    “不是打招呼。而是根本不应该搬!”

    常书记一屁股坐到他面前。不无愤慨地说道:“李总,将心比心,特区对你们nb电气怎么样?可以说除了支持,还是支持,可你们呢,说走就走,一点情面都不讲,太让人寒心了。”

    “实验中心留在特区。nb电子留在特区,nb电工、nb电器、nb电气成套也会留分厂,常书记,这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极限。毕竟我们要考虑到市场和运营成本。”

    “总部留在特区,在内部省份设几个分厂不一样吗?”

    李晓山直言不讳地说道:“常书记,如果说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那么,未来的沪江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的窗口,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的做一些准备。更重要的是,那里有完善的工业基础。可以为我们接下来投资的项目提供配套。尤其在人才上,具有特区所不具备的优势。”

    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小渔村,没有任何工业可言。

    发展到今天,除了像nb电气这样的一些大公司,大多从事电子和服装等轻工业,对于nb电气的核心业务发电与输配电来说确实没什么吸引力。

    常书记不再吭声,李晓山接着说道:“此外还要考虑到物流成本,铁路运输不便,公路运输太贵,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布局,将来我们根本无法与同行竞争。您或许还不知道,早在前年,我们就通过安软在老工业基地安东投资兴建几百亩厂房,上个月刚交付使用,nb医疗及其配套企业正在加班加点的安装和调试设备。”

    不管怎么说,nb电气终究是一家在特区发展起来的港资企业,而且科研成果都来自特区。

    常书记不再说什么,而是不无担心地提醒道:“李总,你们非常具有远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但会不会水土不服,你们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感谢常书记的提醒,万事开头难,我们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明明知道难,还偏偏要搬。算了,反正留也留不住,市委市政府只能捏着鼻子认。”常书记话锋一转,接着说道:“再过几天就要去bj参加两会了,李总,你是头一次参加,代表的又是特区,最好做一些准备。”

    毫无疑问,他是指老人家的这次南巡,官方并没有进行任何报道。为了改革开放,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这里的一切传播出去。作为老人家视察过的公司总裁,没有人比他李晓山更合适。

    然而,nb电气早就确定了关注政治,但不参与政治的立场。早得到陈正淮和丁爱国提点的李晓山,只能明知故问道:“常书记,您是指哪方面的?”

    “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

    “首长视察的事?”

    “你说呢?”

    常书记反问了一句,慢条斯理地说道:“李总,你们nb电气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应该为改革开放的政策摇旗呐喊。别总想着什么出头的椽子先烂,有顾先生给你顶着,没什么好担心的。”

    “可是孔区长要我保密。”

    李晓山可不会上这个当,煞有介事地说:“常书记,不管您信不信,首长视察的事,我真没泄露过半个字。直到今天,刘主席、章工和吴总他们仍蒙在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