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自拟荆棘当美酒,谁人有幸入清川(一) (第1/3页)
(一)
天到秋尾,日渐寒冷。和珅虽决定仍与王聪聪等人住在一处,但担心家中过冬所用的柴火、煤炭筹备,于是决定当夜回一趟家。
和珅穿过羊市大街,夜市上的商贩因夜寒,已穿上厚重的棉袄。他顺便在夜市上买些糕点,进了驴肉胡同,到了自家门口。和珅家的大门已于四年前破烂,虽然上了锁,却不能掩实,任由人可随意钻进钻出。和珅曾要托人将大门换了,但其继母却未同意,只说家中拮据不惧小偷关顾,家里又有两个整体舞刀弄枪的汉子,也怕强盗。锁门只为与人说明,家中无人或不见客,并非防人偷盗。此四年间,家中果然未曾发生过一件鸡鸣狗盗之事,这门也就无人在意。
留着硕大口子的大门,成了一个风口,阵阵寒风从院内传来,和珅略感寒意。他熟悉地钻进家门。家里宽敞的院子已被继母种满了小葱、白菜,此刻这些小菜也都被挪到地窖,成了过冬的筹粮。空闲着的几个房子堆满了长久不用又不舍得丢弃的废旧。和珅将糕点放回卧室,到一间废弃的屋中,拿出一支落满灰尘的钢枪。和珅仍能清楚地记得,那年秋天,家中的菊花开得尤为茂盛,父亲便请了些朋友到家中饮酒赏花,酒到酣畅,便拿起长枪当众武起。父亲的一些妾侍、朋友、仆人在旁纷纷恭维。
那时的小和珅举起长枪十分吃力,更难武动,心里十分崇拜力大无穷的父亲。他一次次倔强地拿起长枪,一次次地无功而返。父亲怕他年幼伤到,就命人做了把木枪,并答应只有小和珅长大,便将这把枪送给和珅。眼下那把木枪早已找不见踪影,而这把钢枪也不在追随父亲左右。
和珅认真地擦拭着钢枪,想着幼年记忆中的满是菊花的院子已被糟蹋成菜园。父亲曾经的妾侍、姨娘先后回了娘家、改嫁。家中的仆人一批批被遣送,父亲生前的好友一个个与自己家断交。似乎只有这把钢枪永远是记忆中美好的样子。
这把钢枪是和珅的回忆,也是他的伤痛。他不愿意每天去擦拭钢枪,去拾起回忆。因为他知道一道伤疤,如果一直裂在那里,人每天都会痛,痛着痛就会习惯,就会淡忘。但如果在等伤口即将愈合时,在去揭开,那痛才更强烈,而且一次比一次更痛。
和珅要记住这种痛,因为只有这种痛时刻提醒着他背负着兴旺家族的使命,只有这种痛才能让他提醒他必须要做得比常人要优秀。
和珅将枪擦得如新,将枪紧紧卧在手中。自从父亲走后,和珅从不武枪,从不想承认这把枪已名正言顺地属于了他。因为他不想承认自己已经长大,他不想将自己唯一一个躲避一事无成的现实的借口抛弃。
然而此时的和珅已确定要到皇宫里办差,又得英廉大人提携,任谁都能看出他前途光明。所以今日他刚武动钢枪,神圣的成为这把枪新的主人。于是和珅提起枪尾,到院中空地,尽情地武着。
和珅认真并未察觉自己耍枪的动静多大,于是将院中住的另外两个人从梦中惊醒。和珅听得一声:“哥,你回来了?”和珅停下动作,见一精神饱满的少年,正是自己同父同母的弟弟——和琳。和珅将枪闲在一旁,对弟弟道:“你在这等我一下。”和琳自幼对兄长的话言听计从,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