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2/3页)
人挤得更近。
原振侠闭上眼一会:“这件事,我甚至无法作出任何假设,有时,甚至怀疑我是不是真的遇上了这样的一件事,还是我的幻觉──各位都知道,我有一个时期,情绪极度低落,接近精神崩溃!”
虽然大家都心急听原振侠的怪事,但听到他这样说,各人也发出了同情的声音。而且,连原振侠居然也对这件事疑幻疑真,因此可知事情之怪,必然是常理所不能推测。
原振侠又道:“这件事,我还是第一次对人说起,因为当时,只有我一个人……不,我应该说,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一共有一个半人,我是一个人,另外,还有半个人,半个人!”
他连续说了好几次“半个人”,听得各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反应才好。
有许多东西,是不能有“半个”的,人是其之一。半个人,根本已不是人,至多只能说是尸体,而且还是残缺不全的尸体。(还有一个例,是洞,也没有半个,只能有一个的。)
温宝裕先发出了一下古怪的声音,但是他并没有发问,因为他知道原振侠会说下去。
原振侠深深吸了一口气。
博物馆,是一座十分宏伟的建筑,展出的对象,也包罗万有。原振侠进来的时候,并没有一定的目标,但是不久,他就被这个博物馆的一项特别丰富的收藏所吸引,这项特殊的收藏品是石棺。
大家都知道“棺”是做什么用的──人类对于生命消失之后的身体,处理方法很多,很普通的一种,是把尸体放入一个容器之,而这个容器,就是被统称为“棺”。
原振侠在说到这里的时候,有一点补充,对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意念,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有必要特别加以强调。
原振侠这样说:“一般来说,死亡,可以说成是‘生命消失’,但是‘生命’这个词,可以有狭义的解释,也可以有广义的解释。单就狭义来说,死亡,等于生命消失;但如果广义地,承认魂魄也是一种生命形式,那么,人的死亡,并不代表生命的消失,只是生命转换了它存在的方式。”
原振侠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虽然面对着的只是一群青年人,可是他的态度,十分严肃和认真。这说明他的心,确然认为眼前的青年朋友,都有足够的学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讨论这一类,不是普通人可以接受的玄学问题。
这种态度,自然也使青年人感到他更值得尊敬──人本来就是要先尊敬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敬。
所以,各人的反应也十分认真,一些人点着头,一些人抿着嘴沉思。有人问:“原医生,你肯定有魂魄存在?十分肯定?”
原振侠的回答再坚决也没有:“太肯定了──有关这方面的肯定,甚至可以通过仪器接触。我最近有十分确切的遭遇,可以证明,嗯,是不是先说说,我和鬼魂打交道的经历?”
所有人之,温宝裕和原振侠的关系最密切,原振侠最近和鬼魂的“遭遇”,自那件事告一段落之后,他已经知道了经过。而参观那个收藏石棺的博物馆一事,原振侠既然从来也未曾对人说起过,他自然也不知道。
所以,温宝裕不等别人有反应,就大声道:“先说你参观博物馆的事,你和鬼魂如何打交道的经过我知道,可以转述。”
他这样一叫嚷,别人自然也没有异议。温宝裕十分讨好,满满地斟了一杯好酒,递给了原振侠。一些年轻人也趁机表示自己的成熟,也自行斟酒,握杯在手,于是气氛又热闹了许多。
简单地说,人类处理遗体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将它放进一个被统称为“棺”的容器之。而制棺的材料,最常用的是木材──其,国人对木棺的用料之讲究,可以出一本专书。其次,用石制的棺,也是一个主流,也有用金属制成的棺,等等。
人类对于保存遗体,一直十分重视。所以,遗体的保存化发展水准如何,可以用来衡量全民族的化发展程度。
像埃及,保存尸体的化,发展到了创造了“木乃伊”,建造金字塔的皇陵。
国也不遑多让,一整套的殓葬化,繁复之极。放置尸体的容器,也十分多样化,棺之外,还有椁,而椁,大都是石制的。当然,能在棺外有椁的,这死者也不会是普通人了。
两大明古国在殓葬化上,也有显著的不同,埃及的金字塔,巍峨高耸,但是国却向地下发展,深入地底,越是隐蔽越好。秦始皇陵墓,初步勘察的结果,面积达到五十点二平方公里。现在,连想要开掘,都不知如何着手,当初不知道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而一个民族的殓葬化,如果发展到了极致,似乎会把这个民族的进步,一起送进了坟墓之──很可哀,但也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单是石棺,也由于使用的石料不同,而花样百出。国的石椁,大都采用坚硬的花岗石,制造也只求结实,不求花巧。有的巨大如小屋,石质粗糙,有用石板拼成的,也有用整块石凿成的。
在西方,被普遍用来制造石棺的则是大理石。大理石棺不但制造精致,而且,有许多简直是稀世的艺术品──棺和艺术相结合,自然也可以视作是殓葬化的一种。
大理石棺的四周和棺盖上,可以有极其精致的雕刻。至于雕刻的内容,有的和棺的死者有关,例如棺是一员战绩彪炳的将军,那么,棺上的雕刻,就会是曾被他征服战败过的敌人。
也有的,在棺上雕刻的是宗教故事、神话传说,多姿多采之极。而这一类制作精美的石棺,大多数并不深埋地下──或许是由于它们太美丽了,所以不忍把它们隐藏在地底。它们大多数被放置在教堂特定的一角,或者是家族私人的石棺存放处,可以在供人欣赏的同时,思念棺死者生前的丰功伟绩。
这一类精致的石棺,有不少流落到了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的收藏室之──什么东西都有人收藏,棺也不会例外。工匠手艺的精巧,有时十分不可思议,这一类精美的石棺,棺盖和棺身的契合,巧妙之极,妙到了若不是破坏石棺,一合上了之后,就再难打得开的程度。
而既然石棺本身是如此精美的艺术品,随着时间的过去,更成为极具价值的古代艺术品,自然不会再有人去破坏它们。
所以,绝大多数这样的石棺之,都有着尸体──这也达到了保存尸体的原始目的。
原振侠在进入那博物馆专收藏石棺的那一翼时,在入口处看到了一篇简述石棺的介绍,给他的印象相当深。当然,这一些,全是有关石棺的普通常识,原振侠大都是早已知道了的。
展出石棺的地方,一共有五层,下面四层,全是普通的展品。精品放在第五层,共分成三个展览厅,展出的全是雕刻精美的大理石棺。
原振侠信步浏览,心十分感慨,因为这些石棺,都变成了“无名棺”,是属于甚么人的,都已不可查考了。可以肯定的是,棺的死者,当年必然不是泛泛无名之辈,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石棺既然来到了博物馆,除了少数在棺上,详细刻下了死者生平的之外,都没有什么特别可以辨认死者身分的字留下来。
或者是由于当时的殓葬者,太具自信心了,以为谁都会知道葬在棺的是什么人──在当时,或许确然如此,但是时间飞逝,世上的每一件事,都在不断起变化,几百年之后,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