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6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六) (第3/3页)

  “但你父皇现在病着,万一把你父皇气了,又该怎么办?”

    赵佣张口结舌。他年纪还,除了死记下来的几句话外,突然间也想不出别的话来。

    “待会儿拜见你父皇的时候,不要乱,等你父皇病好了,再跟他提。”

    见赵佣老实点头,向皇后松了一口气,然后对赵佣道:“娘娘下面还有事,哥你先去外间歇一歇。”

    让乳母窦氏抱着赵佣离开,皇后的脸色一下变了,气得手直抖,“这是谁教太的?!张炳!万承嗣!太年幼,你等难道也年幼。孩不懂事,你们难道也不懂事,国家大事也是那个村措大能胡言乱语的!他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拦着他?”

    张炳和万承嗣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国婆婆以下,服侍赵佣的乳母、内侍和宫女则都不敢接话,只敢低头看着脚尖。其实资格再老成的内侍也不敢打断太授业的课程,不过谁会在生气的皇后面前为两个倒霉鬼辩解?

    太聪颖好学,礼敬师长,有这样的储君,自是国家之福。可他的老师却成了皇后的眼钉,那太在皇后面前肯定要受影响。

    “叫石得一来,太身边要换上两个老成的人,不要这些不靠谱的。”

    石得一很快了,听了皇后的要求,一口答应了下来,保证要选两个人、性行都可靠的内侍了。

    皇后点了头,石得一又问:“圣人,张炳、万承嗣二人该如何处置?”

    向皇后想了一下,“出宫去守禅堂吧。”

    “圣人仁心,奴婢会安排好的。”

    京城有专门给宫人养老的寺庙和道观,宦官当然也有,逐出宫去后,多半是安置在这里。

    北宋的宫廷,可能是从仁宗为积阴德、求取嗣而传下来的习惯,那种因过而被打死的宫人、宦官很少见。

    虽然是皇后冤枉了他们,但在皇后眼,让太的老师在太面前妄议国事,这个过错着实不,可最后也仅仅是赶出宫去,还能得一个安生之所。

    “石得一,你拟一份赏赐,送去给程颢,跟他,教导太辛苦了,太的学问日渐进益都是他的功劳。再跟他,太虽有夙慧,但毕竟年幼,不可拔苗助长。”

    石得一恭声取旨,心感叹,可能是经验积累的缘故,皇后处理政务越来越得心应手。

    喝了一口汤药,皇后又问:“石得一,外间的传言对辽事最近是怎么的?”

    “多有想要收复幽云的,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能尽早过上太平日。”

    “人心向背啊。”皇后点着头:“以辽贼善战。是凭着韩枢密之才,统领十万大军,也是与辽贼对耗粮草,逼得萧十三撤军,然后才一举破敌。”

    在军籍簿上,从京城遣往,要多出两三万来,除去了沿途守御的兵马,韩冈能拿出来与萧十三对阵的仅仅五万,可是在京,绝大多数人都以为韩冈是以两倍以上的兵力与辽军作战。

    是皇后,平常也有人提醒过她军吃空饷的现象遍地都是,京营尤为严重。可一旦计算其边地人马数量来,皇后总是会忘掉这一点。

    韩冈能将河东的局面一点点扳回来,比陕西和河北都要辛苦多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