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六) (第3/3页)
经坐定的向宝对视一眼,各自把视线挪开,然后跟迎上来的李师互相见礼。
张守约须发皆是花白,是关西军有名的宿将。。。他从军四十载,在军打滚的时间跟向宝的年纪差不多大。可他却直到今天,才能与向宝平起平坐。而且若不是向宝风,他要等着接班恐怕还要熬上几年。想到这里,他望向王韶和韩冈的眼神,便多了一分感激。
各自坐定,李师起身祝酒。一番正式宴会前的繁琐礼仪之后,这时,宴会才真正开始。饮酒行令,互相敬酒,也有歌妓被找来表演陪酒,气氛逐渐热闹了起来。
一直喝着闷酒的窦舜卿,在敬过王正之后,又向李师举杯,叹道:“家门不幸,下官治家无方,管束不严,才让那些地痞无赖蛊惑了下官那不成器的孙。事已至此,下官也不敢求大府徇情枉法,只求大府能根究那些个诱良作恶的贼人之罪,让他们不能再害了其他家良家弟。。。”说着,老眼里就流下了两行浊泪。
终于来了!一直暗观察着的韩冈随之眼神一凛。李师坚持将窦解下狱,并主持审理此案。是因为猜到窦舜卿将顶替他的职位,为了要在天心博一个直名,以便早日起复,才如此不留情面。但眼下前提已经不成立了,窦舜卿求上门来,以李师的为人应该做不到铁面无私。
窦舜卿低声下气的求着李师,请他把罪名都推到窦解的狐朋狗友身上。而他当着王正的面把话说出来,也有着让王正将他这番话传到天耳的意思。希望能让天看在他的一张老脸上,放他孙一条性命。
窦舜卿自称下官,给足了李师脸面。秦州知州扶着窦舜卿坐回座位,摇头叹道:“师已是五日京兆,当谨守本分,却无暇他顾。”说的冠冕堂皇,实际上却是在向窦舜卿承诺不会在任上追究窦解之罪,早前的芥蒂,似是一扫而空。
见着李师眼难以隐藏的得意,韩冈转眼望了一下上首处的王韶。却见他正转着酒杯,有点犹豫不决的模样。
韩冈心微怒,如果王韶不肯上,他可就要上了。王厚方才都说了,他的名字已经被天记在心,既然如此,韩冈就没什么好顾忌的。官位高低的差距是可以被皇帝的关注所抹去,现在在天心,他对李师的看重,并不一定能高过自己。
韩冈腰杆一挺,正待说话,王韶终于有了动静。他放下酒杯,对李师正色道:“大府却是说错了。虽为五日京兆,仍是一府之尊。既有待审之案,却无不断之理。是非自在人心,想来以大府之明睿,当能还秦州百姓一个公道!”
王韶还算有担当,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李师压制久了,心积蓄的旧怨让他毫不避讳。
王韶此言一出,全场酒酣耳热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静得一根针落下都听见。窦舜卿咬牙切齿,李师脸上阴云密布,而王正的眼神也深沉了下去,两眼转动,在三人身上来回跳着。
韩冈微微一笑,当着王正的面与李师过不去,这就叫‘有我没他’。就让天衡量一下,秦州城该留下谁为好?究竟是李师还是王韶。
李师抿着嘴盯着王韶一阵,视线便向下首移去。他的幕僚姚飞说得不错,每个人的行事习惯都是不一样的,王韶的性从来不是这般直接,反倒跟坐在下首处的某人很像。李师揣摩着王韶的这几句话,分明就写着韩记出品。
瞪着韩冈唇角边似有似无的微笑,李师的眼睛被扎得生疼,脸色犹如月重霜,狠狠低声骂着,
“灌园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