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昆仑圣境 第十二章 八字履历 (第3/3页)
他说的逆转有关?
什么叫逆转?那差不多就是等同我们平时说的改运了!
祖盯着老侯好一阵,不说话。
那老侯被他盯得着了慌,吞吞吐吐道:“我只是好奇问一下,这方面的功夫,还是你们祖家最为了得,千年国师,江湖上都知道。”
“那是江湖人抬举的。”祖笑了笑,继续说下去。
“这个八字可能是我见过最高明的八字了,其高明之处,在于将特质都体现出来:不屈不挠!定这个时辰的人,一定读透历史,精绝命理,而且有极深刻的人生体验。这非一般人能做到的,当然也非一般人能完全明白其深意的,我功能力尚浅,只体会到这些。”祖只这样说。
我明白祖的意思,他是说,我们比不上那些人。老侯在思考着,他也在评估这趟行程。
“我们此行跟这个有关?”我问。
老侯点点头。“我们要去的地方,叫做龙窟,群龙聚首之地。”
“天下龙气出昆仑”,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个说法,那是因为中国的山脉走向所形成的看法。
“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在龙窟里面找到祖**,种下龙基!”虽然大家都已大约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他的话仍令我跟祖震惊不已。
在龙窟祖**上种下龙基?这事真够疯狂的!那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太惊人了!
@
从风水的角度来看,天下万物之间,存在一种我们不能观测到的“气”,这种气通过一定的途径互相沟通和影响,这种沟通和影响不止于一时半刻,可以是千世万代的,所以阴宅风水为世俗争相追逐,大都是希望借山地之灵气,令自己和后世一帆风顺。
这个看法,我不便置评,但纵观中国历史各朝,的确是很重视阴宅的处理,这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也是见怪不怪了,不说帝王陵墓,单看看现在各地的陵园,风水好一些的,都炒到不可理解的价格。很难说是不是真的见效,汉唐明清,也的确各统治了数百年,是不是跟重视陵墓有关,跟陵墓风水有关,这就不得而知了。秦始皇的陵墓也著名,但好象秦朝二世就亡了。
老侯说了一句更令我们震惊的话:“那个地方,我年轻时跟师傅去过一次!”
原来是这样,这也是此行上山的原因之一了,怪不得他在前面引路。
我与祖对望一眼:“他这是与天为敌!”
@
到了现在,警卫对我们的语言和行动限制,慢慢放松了,可能是因为到了这里,我们真的跑也跑不掉。
第八天,我们到了一个地方,警卫队长凌子炎很紧张,再三要我们减少动静,一定要待到一个没有月光的深夜,才慢慢的行进。
老侯拍了拍我肩膀说,别紧张,这条线我都走过了,很安全的,我们现在离开中国境内,正在越过国界,所以要小心点。
我心说,走着走着都离开中国了,也不知道走了多远,忽然听到自己身处国外那种感觉很怪。心里只期望顺顺利利把事办了,早点回去。
又走了两天,这天早上,终于听到老侯说了句让人振奋的话:
“快到了!快到了!前面地上较软,走的时候要小心脚下会陷进积雪里面。”老侯特别叮嘱。
我们都听他的,毕竟他来过这个地方,而且,现在任务也明确,我们是陪着他来种生基的,祖是协助定时辰之类的,我和老侯那两个徒弟,大概也只能算是个陪客,长长见识。
正如他所说,前面大约有数里的路段,地面比一般雪面都松软,真有警卫不小心陷了进去,幸好陷得也不深,几个人用力拖一下就出来了,不过仍是惊心动魄。
我心想,这里的高海拔雪山,几乎全年不下雪,新积雪层几乎没有,下面要么是岩石厚土,要么就是水积成的冰,这两种地面不是硬就是脆,不是会松软的。眼前这些松软的雪面,难道之前是流沙吗?只有流沙有可能在积雪后还会松软,因为本来就是软的,里面水份也不多。
流沙河?流沙国?沙和尚那个吗?我想着想着,自己都笑了。
看东北的方向,那是一片大面积的平整光面,估计以前是一个很大的水面,可能是河流湖泊。老侯带着我们走的,都是有土石的地方,不会走在以前是水的冰面,让我觉得这条路线也许不是他自己走出来的,是依据一些记载而走的,这里的环境,也说不清多少年没有变动了,如果这条线路是在没有冰封的时候就记下了,那么,现在就是这个走法。
难道我们正在走在一条上古时期就形成的道路上吗?!
空气很稀薄,根本不能走得快,我们只能慢慢蠕动着,这样又走了一天,在下午的时候,老侯说:
“到了!我们前面就是龙窟!我们现在这个方向,北面是天山山脉,前面是昆仑山脉,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这里就是西昆仑所在地!”
西昆仑?传说中的西昆仑?神话中的西昆仑?!
所有人都发出惊讶的声音。